【42】财路要多多开

    【42】财路要多多开 (第2/3页)

房。

    最直接也是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走在街道上的行人再没破衣烂衫、邋里邋遢的了。大部分人都穿上了新衣裳,梳洗整齐。偶有老人舍不得把旧衣服扔掉,依旧穿着打着补丁的旧衣服,不过也都洗得干干净净。人人面色红润,精神焕发,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微笑

    由于海阳最近种植的农作物都是粮食作物,所以瓜果蔬菜比较少,于是周围地方的百姓中有些人头脑活络,便挑着一些自己种的瓜果蔬菜来海阳贩卖,因为他们进不了海阳城,所以索性在城外的屯屋附近摆地摊。好在明朝没有城管,宋友亮也不打算组织城管,于是这些地摊便越来越多,最后居然在屯屋周围自发形成了一个个夜市。

    而在海阳南部的炮台嘴一带,每天出海捕鱼的渔船越来越多,船只也越来越大。每天,在这三个地方都有数万斤鲜鱼和海产的交易。原来的荒滩,如今自发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鱼市。

    所谓无农不稳,无商不活,无工不富。宋友亮已经在海阳建立了稳固的农业基础和商业基础,现在的海阳人只要不懒惰,又有些小聪明的人,即便不受雇于宋家,混个温饱甚至小康都是不难的。解决了温饱,需求也自然要向更高层次发展。

    当然,依照现在的工艺技术水平,所谓工业也就是手工工场的水平。宋友亮现下的工匠主要是原海阳军械所的匠户,孙和京、沈卜琦等人,以及新雇佣的西洋工匠多哥斯。于是,宋友亮将手工作坊划分为四大块——民用、军用、矿务、造船,民用局又细分为打造镰刀、锄头的农器所和打造大型农业机械的农机所;军用局又细分为打造刀剑长矛的锐器所、打造盔甲战袍的甲胄所、打造弓弩的弓弩所和打造火枪的火器所。矿务分为矿山和盐场两部分,位于古龙嘴半岛的造船所又分为民船和军船两部分。

    民用局由新提拔围百户原总旗左安民管辖,他打了几十年农具了,打出的镰刀比雁翎刀和朴刀还好。再说眼下民用局是赚钱的部门,左安明也乐得于此。军用局有孙和斗与沈卜琦一起管理,眼下的目标是批量生产燧发滑膛枪枪。至于多哥斯的螺旋线膛枪,由于生产成本高,费工费时,暂时不要求量产,宋友亮又专门为制造局新招募了一批小伙子,挑选其中头脑灵活的跟着多哥斯学习手艺,做到人才本土化。矿务由沈履素负责,只要掌管石灰、黏土、花岗石和大理石的开采以及盐场管理。至于造船,则由新雇佣的邓连生负责,此人原是匠户,世代以造船为业。宋友亮筹建造船所时,重金聘请来的。只是眼下造船所以打造渔船和小型商船为主,这让造惯了楼船大舰的邓连生有些不过瘾

    崇祯十一年七月,经过一个月的筹备,海阳手工工场正式开业了。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