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聘请讲师

    【75】聘请讲师 (第1/3页)

实际上,出了公开招募之外,宋友亮还列出了一张清单,派人专程去请名单上的人来海阳讲学,能够留下来任教那是更好。这张清单的人物有:

    综合科学类

    第一位是宋应星,字长庚,江西奉新人,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他28岁,他考中举人。但以后五次进京会试均告失败。五次跋涉,见闻大增,他说:“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闻”。他在田间、作坊调查到许多生产知识。他鄙弃那些“知其味而忘其源”的“纨绔子弟”与“经士之家”。在担任江西分宜县教谕年间写成了《天工开物》。

    第二位是王徵,明代科学家。字良甫,陕西泾阳县王家村人。天启、崇祯年间,任直隶广平府推官、南直隶扬州府推官及山东按察司佥事等职。从政后留心经世致用之学,后以经算教授乡里,致力于传授西方学术,为最早的陕籍天主教徒之一。对传播西方科学、促进文化交流卓有贡献,被誉为"南徐(光启)北王"。

    第三位是方以智,方以智字密之,号曼公,安徽桐城人。明末清初画家、哲学家、科学家。学术上,方以智家学渊源,博采众长,主张中西合璧,儒、释、道三教归一。一生著述400余万言,多有散佚,存世作品数十种,内容广博,文、史、哲、地、医药、物理,无所不包。

    机械类

    薄珏,字子珏,苏州人。幼家贫,好钻研,因屡试不第,又目睹官场腐败,决心改学天文、数学和机械制造等。注重实践,自设实验室,配置各种工具设备,反复研制。崇祯中,巡抚张国维令他造铜炮。经过多次试验,所制铜炮精密度高,构造先进,炮上装有千里镜,提高了命中率。又制造水车、火铳、地雷、地弩等器。其高超的机械制造技术,对后世苏淞一带制造业的发展影响较大。

    医学类

    吴有性,字又可,苏州人,其生活时代正值明末战乱,饥荒流行,致使疫病流行。他潜心钻研,认真总结,提出了一套新的认识为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贡献。于1642年著有《温疫论》。

    农学地理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