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货币也是货物

    【161】货币也是货物 (第2/3页)

如此,中国商船从长崎载走的白银还是比荷兰人要多出数倍。可是,幕府惊于如此巨大的白银流量,从1668年开始禁止荷兰人涉足白银出口,原先出口的白银被铜所取代。这使得在17世纪70年代往后的时间里,荷兰人由长崎出口的日本白银数量骤减。根据普遍观点,17世纪末荷兰人的白银出口已是无足轻重。

    然而,事实上在当时有另一条出口白银的贸易路线已经持续开放了超过60年,日本白银通过这条路线不断的运往中国。这条贸易路线以日本西北的对马岛为起点,经朝鲜抵达中国。那时大部分输入中国的日本白银都是在福建、广东这些中国南部沿海省份卸货,而对马—朝鲜路线则是向北行进,经由日本、朝鲜和中国的几个城市,最后抵达北京。

    17世纪30年代,日本锁国政策甫一运作便给予许多参与海外贸易的日本人沉重打击,但是这却使得对马宗氏的作用显得越发重要。德川幕府的锁国令对于外界主要有两个作用:第一,对西方,驱逐天主教势力;第二,对东亚,则明确日本脱离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秩序圈。就第二点而言,锁国令只允许中国商人在长崎进行私营贸易,并且拒与中国官方建立任何外交关系。日本一面避免涉入中国秩序圈,一面与朝鲜保持平等的外交关系,此外还将琉球王国纳为属国。德川时期,对马宗氏在东亚始终维持着一种超然地位,幕府也对对马—朝鲜贸易相当看重,这都是因为能向日本本土市场提供中国货物的渠道实在太少了。

    长崎的日本商人并不能离开日本,相比之下,对马岛民可以搭乘由宗氏管理的船只,前往朝鲜半岛南端的釜山倭馆。这些专门以海外贸易为目的的航行,在整个德川时代之中可谓只此一家。对马的贸易船舶由宗氏发放通行证,由于受1609年已酉条约的限制,每年对马岛只能派遣20艘商船到朝鲜。不过数年过后,在朝鲜官方的默许下,对马藩设法在配额之外增加赴朝商船数量,从中牟取更多利润。对马藩逃避配额的手段不少,例如,许多小型船只“陪伴”那些获得官方认可的母船进行每年两次的航行;其他一些无证船只则以执行“特殊任务”或“送信至倭馆”等借口,在一年之间数次前往朝鲜。

    总之,朝鲜通过同日本的贸易往来,得到了大量的白银,然后在从中国市场购进自己需要的货物宋友亮发行的面额一两的登州银元重九分,银八铅二,也就是说一枚面额一两的银元含银七钱二分。如果朝鲜商人以一两纯银来购买一两银元,宋友亮直接获利二两八分,扣掉火耗人工,仍然有一两多的利润“那~都要面额为一两的银元吗?”宋友亮问道“这倒不一定,各种面额都要,只是总数是十万两就可以了。”松商行首全世甲一本正经地说道宋友亮点了点头,“那倒可以,只是这么多银元,从采购原料,到冲压成形需要不少时间,不可能一次交给你们~”

    “这倒不急~”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