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走河套、过边墙

    【198】走河套、过边墙 (第2/3页)

克书前来助战,火攻木城,焚烧城屯,乘火势占领了雅克萨城。然后,萨穆什喀率左翼军深入,令八旗各章京各率‘20人前进,至兀库尔城。时有达尔布尼、阿哈都护、白库都、汉必尔代4人,集中7个屯之人在兀库尔城抗击清军,坚守一整天,至晚清军“举火”焚城之后才失守,博尔博果尔的胞弟噶凌阿及妻子220人被俘,关押于兀库尔城。在这紧急关头,博木博果尔一声令下,各城屯民众一呼百应,群起而攻之,有索伦、达斡尔(除巴尔达齐居住的多科屯外)、鄂伦春民众6000人来战。此时,清军主将“闻各路报,博木博果尔 索伦之兵来战……兵共六千来袭”,立即集中兵力,准备反击。博木博果尔亲自率领乌鲁苏城的索伦兵,指挥各路队伍袭击了集结在铎陈城一带的清军主力,重创清军,打死打伤l300多人,使清左翼军损失惨重。后来正白、正红、镶黄三旗清军相继投入战斗,博木博果尔被围困在激战中率200多人突围,博木博果尔终于因寡不抵众而失败。清军占领城屯16处,在战斗中索伦部民众亡400人,被俘7604人,清军夺牛马l128头匹,收毛皮5400张。并把俘获的7604人。按照皇太极“令其从军役使”的旨意,发落到沈阳、锦州等地为军役和奴隶,均改称为 “新满洲”达到了掳掠有生力量补充兵员的目的。博木博果尔战败后,带领一部分索伦民众跋山涉水转移到贝加尔湖以东的赤塔河流域休养生息。皇太极得知后,1640年9月12日遣甲喇章京席特库和济哈赴哈藩(漠北)蒙古,率其官属兵丁350人第二次征讨博木博果尔。席特库奉命率外藩蒙古兵往追,路经喀尔喀蒙古车臣汗部,经两个半月至甘地(堪斯克),俘获博木博果尔之弟布古德和妻子及174人,斩18人,又向南经14天抵齐洛台(今俄联邦境内赤塔市)。此时,博木博果尔还立足未稳,席特库出其不意,突然袭击博木博果尔营地,擒获博木博果尔和妻子及其部众956人,斩4人,获牛马844头匹。并把博木博果尔押送到盛京,后来被清朝封为和硕亲王,1656年(顺治十三年)8月22日逝世,终年60岁。同时,把俘获的956人及同年7月从黑龙江上游来归的l348人共2304人,约600多户,流放在今齐齐哈尔附近的昂昂溪、古龙沙漠一带,分编为八个牛录,而被称为“牛录索伦”,保持了“索伦”称谓。 皇太极临死之前,对索伦部仍不死心,又遣护军统领阿萨金和哈宁喀率兵对索伦部中剩余的北路库尔喀(虎儿哈)部第三次征讨,收服2817人(包括索伦、卦尔加、黑斤等人),夺牛马719头匹。将其中的青壮年男子编a八旗为兵丁,把妇女、儿童分别赏给满族出征将领为奴隶,并改称为“新满洲”。

    建奴统治者对索伦部发动的三次掠夺性战争,特别是在第一次战争中大张挞伐,是一场大浩劫,打垮了正在发展中的索伦部,其首领博木博果尔沦为阶下囚,后来被杀。索伦人在战争中死伤多人,建奴把生存者裹胁或迁到内地各处沦为军役和奴隶,严重破坏了索伦部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延缓了索伦社会经济的发展。

    1640年,满清军队把索伦首都雅克萨城和王府乌里苏屯夷为平地。1641年,索伦汗国亡。清军从黑龙江 上游裹胁过来的大部分是鄂温克人,其中的绝大部分人被发落到今沈阳、锦州等地为军役和奴隶,被称为“新满洲”。还有一部分人被流放到今齐齐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