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激战一片石

    【215】激战一片石 (第1/3页)

    【215】激战一片石

    吴三桂做的第二件事就是派快马向北京给父亲送去一信,宣布断绝父子关系,其文曰:不肖男三桂泣血百拜,上父亲大人膝下:儿以父荫,熟闻义训,得待罪戎行,日夜励志,冀得一当以酬圣眷。属边警方急,宁远巨镇为国门户,沦陷几尽。儿方力图恢复,以为李贼猖獗,不久便当扑灭,恐往复道路,两失事机,故暂羁时日。不意我国无人,望风而靡。吾父督理御营,势非小弱,巍巍百雉,何致一、二日内便已失坠?使儿卷甲赴关,事己后期,可悲可恨!

    侧闻圣主晏驾,臣民戮辱,不胜眦裂!犹忆吾父素负忠义,大势虽去,犹当奋椎一击,誓不俱生。不则刎颈阙下,以殉国难,使儿素绱号恸,仗甲复仇;不济则以死继之,岂非忠孝媲美乎!何乃隐忍偷生,甘心非义,既无孝宽御寇之才,复愧平原骂贼之勇。夫元直荏苒,为母罪人;王陵、赵苞二公,并著英烈。我父唶宿将,矫矫王臣,反愧巾帼女子。父既不能为忠臣,儿亦安能为孝子乎?儿与父诀,请自今日。父不早图,贼虽置父鼎俎之旁以诱三桂不顾也。男三桂再百拜。

    四月九日李自成得到他的使者处死的消息,十分震惊,转而大怒,余怒未息,他感到事态严重,便责备刘宗敏不该拷掠吴襄,为了补救失误,悄悄地把他从狱中放出来,还宴请他,厚加抚”,以示笼络。但为时已晚,连回旋的余地也没有了。这时,前方又传来去招降吴三桂的唐通被吴三桂杀得大败的消息

    李自成别无选择,招降不成,只有兴兵致讨。然而李自成决策出师山海关,遭到他的几位重要谋臣将领的反对。牛金星主张是:“吴三桂兴兵复仇,边报甚急,国不可一日无君。择吉已定,官民仰望登极。主上不必兴师,招抚三桂,许以父子封侯,仍以大国封明太子,奉明祭祀,世世朝贡,与国咸休,则一统之基可成,干戈之乱可息矣。”力主政治解决,不宜派兵攻打。自成看了他的奏疏,很生气,拒绝了他的劝告。

    牛金星又劝李自成:“我军新得京师,人心威势正旺,吴三桂必定不敢轻举妄动,如果陛下颁爵赏金,再行劝降。如果吴三桂还不识时务,再发一队偏师去攻打,就足够了。”

    宋献策也说:“陛下若去,对陛下不利;吴三桂若来,对吴三桂不利。”

    这些意见,李自成都不听。开始,自成并没有想到与吴三桂打仗,更没想到与清军打仗,乃至决定出师,也没有做认真准备,对打大仗缺乏足够的估计。他以为占领北京,大局已定,“天命”归己,只需再派一支部队去山海关,便可马到成功,三桂束手就擒。因此,他打算派刘宗敏、李过出征。不料“诸伪将耽乐,殊无斗志”在讨论出师时,“仓皇无定”。尤其是刘宗敏,这些日子来,他在陈圆圆身上用尽了力气,在李自成召见他的时候,甚至昏昏欲睡

    四月十二日,自成集群臣再议东征吴三桂,“刘宗敏等逡巡未应”。自成无法,只好“亲行”出征。他授明降臣张若麒为“兵政府尚书”,随他到刘宗敏等诸帅处,敦促他们出征。

    四月十二日晚,为“绝内患”李自成将勋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