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章 傻大黑粗

    210章 傻大黑粗 (第2/3页)

设施,在在透出“工艺粗糙”的感觉来,尤以厕所最糟糕。那做工之粗,空间之小,而且缺乏许多保证乘客舒适的小玩意,都令人难以忘怀。

    但等到起飞,我发现那飞机虽然坐起来很不舒服,噪音很大,但爬升速度一流,若改作军用飞机,想来是上乘之选。由此发现东西方的设计思路毫不相同,毛子的设计师们心目中没有“舒适”的概念。”

    周师傅看了一眼黄凯,知道这几名飞行员也是见多识广,想了想接着说他的内行话题,那些有关飞机制造的内幕:“苏联的航空工业技术如何,赫鲁晓夫回忆录已经说得清清楚楚了:他们当时没有战略空军,研制能飞往美国实行战略轰炸的远程轰炸机一再受挫,这成了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

    某日某军头去见赫鲁晓夫,说他想出办法来了,苏联的轰炸机可以单向飞往美国轰炸,然后在墨西哥着陆。赫鲁晓夫哭笑不得,因问道:你以为墨西哥是咱们的什么人?丈母娘?所以我们随时可以去访问而不用预先通知?

    就是因为这问题解决不了,赫鲁晓夫才提出搞战略火箭军,用导弹取代飞机。

    老赫的证词得到了后人的证实。苏联科学家和工程师很聪明,但该国技术基础太差,关键是工艺不过关,因此多靠简单而构思合理的设计去补拙,再以数量对质量,靠数量去压倒对方的质量。

    过去西方贬低毛子的原创能力,硬要说火箭与喷气式飞机是毛子抄袭德国人的。

    但自苏联帝国垮杆后,当年的绝密早就大白于天下了。

    无论是火箭技术还是喷气式飞机,其实基本都是苏联人自己研发的,并不是靠德国人。其中燃气轮机的研制早在战争期间就开始了,但因材料不过关,叶片耐受不了高温于是便始终卡在这瓶颈上头。

    反倒是德国人比英国人的感受敏锐,最先研制成功,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架可以用于实战的喷气战斗机。

    可惜因为希特勒外行领导内行,它迟迟没有大规模投产,直到后期德国被炸得实在受不了,才开始生产出来。一上阵便令spirtfire,mustungs望风披靡——超音速度就是两者望尘莫及的。

    那么,俄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