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3章 卫星通信

    463章 卫星通信 (第2/3页)

   卫星通信系统由卫星端、地面端、用户端三部分组成,

    卫星端在空中起中继站的作用,即把地面站发上來的电磁波放大后再返送回另一地面站,卫星星体又包括两大子系统:星载设备和卫星母体,

    地面站则是卫星系统与地面公众网的接口,地面用户也可以通过地面站出入卫星系统形成链路,地面站还包括地面卫星控制中心,及其跟踪、遥测和指令站,

    用户端即是各种用户终端,

    在微波频带,整个通信卫星的工作频带约有500mhz宽度,为了便于放大和发射及减少变调干扰,一般在星上设置若干个转发器,每个转发器被分配一定的工作频带,

    卫星通信多采用频分多址技术,不同的地球站占用不同的频率,即采用不同的载波,比较适用于点对点大容量的通信,

    时分多址技术也在卫星通信中得到了较多的应用,即多个地球站占用同一频带,但占用不同的时隙,与频分多址方式相比,时分多址技术不会产生互调干扰、不需用上下变频把各地球站信号分开、适合数字通信、可根据业务量的变化按需分配传输带宽,使实际容量大幅度增加,

    另一种多址技术是码分多址(cdma),即不同的地球站占用同一频率和同一时间,但利用不同的随机码对信息进行编码來区分不同的地址,

    cdma采用了扩展频谱通信技术,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有较好的保密通信能力、可灵活调度传输资源等优点,它比较适合于容量小、分布广、有一定保密要求的系统使用

    最终京都军区和华夏自治区两方的研究人员决定采用中轨道卫星通信系统,前世的海事卫星电话就是用的这种通信系统,

    卫星距地面2000,20000km,传输时延要大于低轨道卫星,但覆盖范围也更大,典型系统是国际海事卫星系统,

    中轨道卫星通信系统可以说是同步卫星系统和低轨道卫星系统的折衷,中轨道卫星系统兼有这两种方案的优点,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这两种方案的不足之处,

    中轨道卫星的链路损耗和传播时延都比较小,仍然可采用简单的小型卫星,

    如果中轨道和低轨道卫星系统均采用星际链路,当用户进行远距离通信时,中轨道系统信息通过卫星星际链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