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趋利

    第三百二十章 趋利 (第2/3页)

屯田戍边,皆可弃之不用!”

    张允文道:“如今大唐上下,实行的乃是盐铁专卖,朝廷并未独占盐铁之利,对于盐铁产地,设机构加以管理,朝廷派出盐铁使收取盐铁之利。若是改由朝廷官营,虽说可以增加朝廷收入,然而仗盐铁为生之商家,失去生计,又何以为生?如此一来,岂不是断了其生路,还会挫伤商家经营之**。而我大唐则少了多少商税啊!此等方法连同那算缗告缗之法,皆是可获短期之利,而伤长久之利啊!另外,若是盐铁尽数官营,其价亦尽为朝廷拟定,为求利,盐铁之价定当飞涨。不若如今形势之下,各家互相掣肘,其价反而不高!”

    听了张允文的话,李世民也不反驳,而是继续问道:“那均输、平准之法可用否?”

    张允文一面思考,一面点点头:“这均输之法乃是专为贡物而设,于各州县设立均输官,辨察贡物之好坏,取其优者贡于京师,其劣者转贩他郡,以获其利。然今日大唐,每年诸州县之贡物,象征之意远多于其价值,就算是贩卖他郡,获利亦是不高。至于这平准之法,乃是贵时抛售、贱时收买,以平物价。此法在大唐已然在实施。”

    “哦,这么说来,这桑弘羊之策皆不能行于我大唐?”李世民淡淡的说道。

    张允文肃声道:“陛下此言差矣,对于这桑弘羊之法,微臣以为当取其神而非取其形。取其观点加以己用!”

    李世民笑道:“这么说来,允文对这桑弘羊之神是有所了解了?”

    张允文点头道:“微臣看了一遍,只看出其两个主张来。第一,重商亦重农工。第二,山林川泽皆为国有,故需严加控制。对于这两个主张,微臣是非常赞同的。陛下欲使国库丰盈,非得重工商之业,欲使仓廪丰实,非得重农业。至于山林川泽为国有,乃是惧怕豪强得山林之利,轻则祸民,重则祸国!”

    李世民听得津津有味,待张允文说完,这才抚掌笑道:“允文不愧是出身书香门第,虽为武将,可这读书之能,却是厉害啊,看了两遍,便能直窥其根本!好一个欲使国库丰盈,非得重工商之业,欲使仓廪丰实,非得重农业。朕且问你,这工商之业如何振兴,这农业又当如何来重?”

    张允文顿时语塞,目光四下游弋,脚步也慢慢踱了起来,看看找到灵感。

    可惜的是,在屋中走了片刻,脑海中仍旧毫无头绪。忽然,他看见地上铺着的华丽地毯边缘散落着一些絮状物,想必是地毯上挂落的。

    “絮……棉絮……棉花……”忽然张允文灵光一闪,对着李世民就说到:“陛下,微臣想到了!这振工业之法,可以发展棉纺织!”

    “棉?棉纺织?”李世民顿时疑惑不解,这些是什么东西?

    张允文连忙解释道:“这棉就是那织白叠布之原料!高昌那边即有。此种棉高不过三尺,种植起来,无须占用良田,沙地即可种植,且抗旱能力极强。陇右诸州不适宜种植庄稼之处,皆可种植此物。此棉采摘下来,纺织成布匹,便是白叠布。若是我大唐大规模引进此种棉,大规模的发展棉纺织,则可以大大的促进工业纸发展!”

    李世民一听,顿时眼睛发亮:“此言当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