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宋金世代兄弟之国,不兴刀兵?

    第九十六章 宋金世代兄弟之国,不兴刀兵? (第2/3页)

    反而会教出一大堆暴戾乖张的太子,换太子意味着朝纲动荡。

    乱七八糟的妖魔鬼怪,怕是会直接要了大宋的命。

    朱琏眨了眨眼,反应了半天,看着赵谌挺直的背影,那认真的模样,让朱琏怅然若失。

    自己的夫君一登基,一切都不一样了。

    她有些落寞的说道:“都说自己孩子做了太子,母凭子贵。”

    “可这太子哪里有那么好做,官家做了十一年太子,还不知道这太子的位子,多么苦楚的吗?如坐针毡,度日如年啊。”

    赵桓表示,自己真的不知道太子之位是啥模样,毕竟他一到这大宋,就做了皇帝。

    学了一个月如何做皇帝,还不敢乱说话。

    “我宁愿谌儿安安康康。”朱琏自己就对母仪天下没什么观感,现在儿子成了太子,同样没有太大的喜悦。

    赵桓点头,皇帝不好做,准皇帝肯定更不好做。

    但是现在只有赵谌符合需要,能够担任太子之位。

    这个决定,朱琏做不了什么改变,她愿意不愿意,赵谌都是太子。这是将门与帝王的默认规则。

    赵桓起身离开了延福宫,在确定要御驾亲征的时候,他的行程就很满。

    在延福宫考评赵谌和朱琏说几句闲话,还是挤出来的时间。

    他现在需要要去见一下李邦彦。

    尚书左丞,硬要换算的话,至少相当于后世的大管家的职位。

    李邦彦的贪腐非常严重,家产最后折合了将近6000万贯铜钱,比太祖年间一年的税收还要多些。

    但是按律也仅仅流放琼州而已。

    现在国朝正是用人之际,如果从赵桓的角度看,李邦彦无疑是个奸臣。妥妥的砍一百遍脑袋了。

    但正如种师道所言,这些大臣为国之蛀虫,真的只怪他们个人?

    和那个惰政、懒政、只要钱的赵佶没有一点关系?

    李邦彦这个人无疑也是极为有能力的一个人。

    最关键的十分有勇气,和康王前往金帐议和这件事本身,就需要极大的勇气。

    他们不仅仅口头吵吵议和,还亲自去谈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