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六章 钱多的花不出去怎么办?

    第五百一十六章 钱多的花不出去怎么办? (第2/3页)

拿起了李纲的札子,朱批之后,说道:“按令执行吧。”

    多数位置够不到前排的朝臣们,看着皇帝批复的札子。

    有的朝臣兴奋,他们参与了朝政,甚至自己的意见被朝堂大员们所采纳。

    有的朝臣灰头土脸,像是斗败了的公鸡一样,毫无斗志。

    参与感。

    赵桓晃着自己晕晕沉沉的脑袋,站了起来,散了这大朝会朝议。

    李纲各部的侍郎留了下来,开始了真正的利益交换。

    基本上域外恩迁令,都是在常朝上决定的。

    赵桓终于打起了精神,开始参与到了朝议当中,每当他抛出一个问题,朝臣们赞同、反对陈述理由或者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这也让他不得不佩服,这群站在常朝上的人尖子们,思考问题之周全。

    赵桓终于在群臣的说服下,暂缓了针对朝堂弊政的种种改革,一切以稳定为主,打完金人之后,再改革朝堂官制。

    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成了为今日朝政议论的争议点。

    而且议论纷纷,讨论的极为热切。

    随着商改的不断推进,大宋的依托于专卖专卖和包税扑买制度,建立起来的税务体系变得极为低效,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了。

    大宋已经一百六十年了,这套官制、税制、田制、军制,已经执行了一百六十年,处处都透着一股子的腐朽和迂腐的味道。

    还是那句话,赵桓依旧认为,这天下最精妙的语言就是汉语和汉字,因为博大精深、包罗万象。

    但是最不该出现的词汇就是差不多这三个字。

    大宋这套制度运行了一百六十年之后,处处都是差不多。

    税务是最先暴露出来的问题。

    随着商改不断的推进,大宋的税收由退役军卒组成的稽查队,进行税务稽查督促缴纳,计省的会计们计算税务,然后统收统支的让计省批条子,进行分配。

    退役军卒的督查干的很不错,税稽查这三个字,就连邸店一等商户,看了也是心里发怵。

    这群督查们,根本不跟你讲什么情面,追缴税务那是一个利索。

    计省的会计们的计算也没有问题,还能通过账簿查到不少的偷掉的和漏掉的税赋。

    问题就出在了统收统支的问题上。

    大宋的计省真的到了该裁撤,然后重新建立的地步了。

    计省除了养了一大堆精于算账的会计,再没有了他本来的功能。

    规划财政收入和支出。

    大宋,或者说所有的封建王朝,都没有完整的财政规划。

    换句话说,就是秦馆楚楼【注1】——随心所欲。

    靖康二年一整年,光商税就收了将近七千万贯!

    而农税因为赵桓大量的减免税赋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