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六章 磨刀霍霍

    第五百三十六章 磨刀霍霍 (第2/3页)

跑到广州腐化臣子?

    但是他仔细琢磨了李纲的札子,太过仁善,臣子很容易给自己扯后腿。

    而且过了年的靖康三年,一定是对金国最为关键的一年,这个时候不能生什么乱子。

    罗汝楫的札子,实属祸国殃民之政。

    他上书的内容其实很简单,看似逻辑非常恰当。

    大宋成丁(成年男子)近五千万,即使按男女比例一比一算,也有近一亿人。

    此人上的札子,其实就是说大宋地力不足以养活更多的人,如此放任百姓们生下去,怕把大宋吃垮了。

    这个逻辑看似合理之下,却暗含着非常阴险的金国坑害大宋的招数。

    大宋平均寿命不足三十岁。

    也就是说本来一亿人丁的大宋,若真得采用了罗汝楫的独子减丁令。

    三十年,大宋的人口就变成了五千万,再过三十年就变成了两千五百万。

    不足百年,大宋就只剩下一千多万人。

    堪比五胡乱华、唐末百年乱世的人口损失。

    只需要一道札子,就可以完成。

    而且此人用的理由极为恰当,就是大宋的均田令远不如汉唐,一赏就是一顷(五十亩)之地。

    所以稍微少点人丁,可以大幅增加百姓授田数,沐浴皇恩的百姓,会对官家更加感恩戴德。

    没地了!打出去就是了!搞什么减丁?这又不是后世。

    赵桓不杀这等人,留着他干什么?

    他还记得他在河东路视察的时候,可是亲眼看到了百姓为了省一口口粮,把孩子摔死!

    摔婴!

    这一幕始终烙印在赵桓的心里,久久无法抹去,他知道大宋的百姓过得是什么日子。

    可怜天下父母心,若不是没有办法,谁愿意亲手杀死自己的孩子?

    孩子一张草席,甚至连草席都没有,就那么扔到一个荒郊野岭被野兽啃食,成为“死老孩子”。

    这个河东路的方言,让赵桓的脑子当时就如同炸裂了一样!

    到现在每当想到这个词的时候,赵桓依旧是觉得自己的身后,有无数的怨婴在背后提醒他,该怎么做一个皇帝。

    现在这个人居然以均田令为借口,搞自己的百姓!

    “其心可诛啊!”赵桓满脸的杀意,此人留不得了。

    赵英也曾跟着官家去过河东路,他稍微打开了札子看了眼,直接捂住了眼睛。

    也不知道官家怎么心平气和的处理这些恶心人的札子的,他一溜烟的跑到了李纲的府中,让李纲执行去了。

    李纲看完札子,想了半天,拉着赵英说道:“你问问官家用不用夷三族,省的动手的时候,家里人都跑了。”

    “呀!”

    赵英猛地往后一跳,跳了将近半丈的距离,一脸惊恐的看着李纲,说不出话来。

    “你跳什么……”李纲一脸莫名其妙的看着赵英如此模样。

    “没事,我这就回去禀报。”赵英用自己的极限,跑出了道道残影,回到了文德殿前。

    他依旧惊惧万分,因为李纲这个夷三族,就用过一次,那就是夷宫人三族的时候,这个人在维护皇权的时候,那是从来都不手软。

    他倒不是心里有亏心事,只是下意识的脖子凉,他可没少搞贪腐的事。

    他气喘吁吁的说道:“官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