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七章 官家心里,什么最重要?

    第六百二十七章 官家心里,什么最重要? (第2/3页)

认为这样的个人崇拜有利于大宋,所以当初才流放孔端友,而不是借坡下驴的杀了孔端友。

    之后一大票的90分以上的官员,滚动条翻了好几页,都找不到对皇帝忠诚度低于70点之人。

    70点是一个很高很高的分数,虽然对政令有些不解,但是会严格的执行政令那种。

    赵桓翻了半天,也想不出是谁在搞自己。

    “朕已经仁至义尽了。”赵桓靠在躺椅上,手里把玩着一个羊毛线球,逗弄着阿宝。

    赵桓总觉的自己这只白额大虫,算是彻底养成了猫,每天都是懒洋洋的,现在天气热,他就待在赵桓身边一动都懒得动。

    因为这里有赵英准备的冰鉴,这地方最凉快。

    “吃吃吃,一天到晚就知道吃,再吃下去,胖的就走不动路了。”赵桓看着阿宝碗里的肉,仔细的查阅了一下粮草。

    赵英说的半年的粮草,省着点吃的话,差不多能支撑赵桓手下这些人吃上一年有余。

    而且现在关外也不是不产粮,熬一年大家都紧紧腰带,日子也能过下去。

    “嗷!”阿宝不满的看了赵桓一眼,大脑袋在赵英身上蹭了蹭,继续吃着碗里的熟肉。

    赵桓不给阿宝吃生肉,它也不喜欢那个味道。

    “到底是谁,这胆子也忒大了!”赵桓看着巨大的堪舆图,愣愣的问道。

    此时的汴京城里一片祥和,丝毫没有当初八门进京时候的剑拔弩张。平常人似乎都不知道有人要对御驾亲征的皇帝出手,甚至期盼着大宋的皇帝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好消息。

    李纲端坐在汇英阁里,李清照看着手中的札子说道:“我们要动手,是不是要告诉官家一声?”

    李纲无奈的说道:“官家在前线作战,本来就是事务繁多,这种小事,就不用麻烦他了吧。”

    李清照合上了札子,盯着李纲摇了摇头,笑着说道:“李太宰是怕官家连坐?”

    李纲用力的点了点头,李清照这个女子,格外的聪明,坐镇尚宫局,俨然已经有点垂帘听政的味道了。

    朝臣们就是担心李清照变成武则天再世,所以才反复的攻讦她。

    但是这丝毫无法撼动李清照的地位。

    “然也。”李纲将一个茶杯端在手里,失神的说道。

    李清照抿了一口茶,笑着问道:“官家从来不是一个喜欢连坐的人。”

    “官家刚登基的时候,亲事官伙同赵楷、曹林、王琛、郭奉几人作妖,官家并没有连坐亲事官。那六千亲事官还活着的,大多数都在军中和军校在职。身居要位,官家没有为难他们。”

    “八门进京都是只诛杀首恶。城外十四万军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