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四章 大宋官场的潜规则

    第七百零四章 大宋官场的潜规则 (第2/3页)

,李太宰已经在汴京主持赈灾了,安置灾民发放赈灾粮食等事,官家不需要太过担心。”

    赵桓是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自然不相信梦是预言,他更趋向于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他心心念念着长江水患,自然做梦会梦到。

    “赵英!把李太宰的札子送来,把车驾准备好,一会儿就起驾回汴京。”赵桓将额头的汗擦干净,一边起身下榻,一边大声的喊道。

    “稍后你也收拾下,不用太过匆忙回京。”赵桓对着朱琏说道。

    朱凤英跟着自己车马劳顿数日,还是有些辛苦了。

    “是。”朱琏没有犹豫的说道。

    虽然她早就接到了赵桓要回京的消息,也早就收拾停当,准备跟随官家一起回京,但,官家说了,她就准备照做。

    她不愿意在官家正忙的时候,给官家添乱。

    汴燕驰道的修建,果然是一个极其明智的抉择!赵桓越来越觉得自己当初决策的正确。

    此时从燕京赶回汴京,只需要两天的时间,不管是出现什么乱子,都能赶得上。

    “嘱咐李太宰,不能按着工赈院那套,以工代赈的法子去赈济。等百姓安定复产之时,再言工赈。”

    “眼下当务之急,是让百姓们吃上饭,穿上衣,不受风寒之苦,让胡元带着御医院的御医和学生去灾区。”

    赵桓看着李纲的札子,让赵英记了下来。

    以工代赈,是有条件的。

    像水灾这种突发性的大范围的灾祸,稍有不慎就是民变,干活才给粮食吃,饿着肚子刚经历洪灾的大宋百姓,你让他们干活?

    那是在激发民变!

    稍微有几个有心人,带头振臂,就是联袂数十个州县跟着遭殃。

    以工代赈的法子,并不是普世的法子,任何灾祸都套用以工代赈,良政就会变成恶政。

    赵桓当初以工代赈,赈的是兵灾,而现在这是水患,有着本质性的区别。

    “官家仁善,恩泽四方。”赵英记下了赵桓说的话,顺带着拍了一句马屁。

    赵桓没有理会这句好听话,继续说道:“还有苏州知府押解进京之事,暂且缓一下,让其戴罪立功,好好赈灾抚民。”

    赵桓的罢黜苏州知府的圣旨到了汴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