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二章 官家睁开了自己的眼睛

    第七百二十二章 官家睁开了自己的眼睛 (第2/3页)

路走云中路、河套打西夏,永兴军路军头林立。

    李纲笑着继续说道:“官家常说,人心经不住考校,就压根不要去尝试考校。倘若不统收统支留在地方,让军卒自我营田,那就是在考校军将之忠心。”

    “也正是这个道理,军卒们的粮食补给都来自于朝堂,自然这军队是我大宋的军队,是官家的军队,不是其他人的。”

    赵桓终于明白了这些文臣们脑子里想的什么。

    其实逻辑非常简单,那就是大宋皇帝抓着军卒的粮草,那自然军队就要听皇帝指挥。

    而大宋皇帝依照祖训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那皇帝的东西,自然也是与士大夫共有。

    赵桓对李纲说辞表示认同,但是又有一些小小的疑问。

    “朕怎么觉得他们是怕了呢?完颜宗望南下围困汴京的时候,吓的他们肝胆俱裂,大宋军卒越强盛,他们才能越安心呢?”赵桓觉得自己这个理由也站得住脚。

    李纲有些讶异的看着官家,最终只能无奈的点头说道:“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哈哈哈哈!”赵桓大笑起来,他看李纲的表情,怎么觉得自己这个理由更靠谱一些呢?

    士大夫也好,走卒商贩也罢,都是人,他们也会害怕,也会恐惧,军卒越强盛,他们自然也就越安全。

    邸报是一份非常无趣的报纸,大多数记的都是宫廷奏对,极其无聊,平日里的销量和晨报、小报比起来,如同添头一般。

    但是每次前线军队捷报的时候,汴京和各大州府的邸报,都会销售一空,供不应求。

    只有亲眼看到邸报上刊登了捷报,大宋百姓才会长舒一口气,说一句:“打仗嘛,胜负乃是兵家常事,但到最后,总归大宋赢了。”

    或者说一句:“打仗就是两只军队打打杀杀,最后岳飞获胜的游戏,非常简单。”

    这都是赵英讲给赵桓听的趣事,他越想自己这个理由,越能站得住脚。

    李纲的那套说辞,看起来高大上很靠谱,但是自己这个理由更接地气一些。

    “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