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平 台

    第三章 平 台 (第3/3页)

大师荀子的亲授。在求学的这段时间,他接触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统治技术和理论思想,也结识了一群最聪颖的年轻精英分子。

    学成之后,李斯又面临了选择平台的问题。在这么多国家之中,应当选择哪里作为自己的平台?

    他衡量了当时七个国家,最终选择了秦国。因为他认为六国皆弱,唯有秦国可以吞并天下。

    当时各国都没有国民政治教育,他们的子民也并不以自己的国家为傲。很多知识分子甚至背离自己的祖国,投靠他国,并带领军队攻击自己的祖国。或许,他们并没有祖国这个概念。虽然大家的言语相同、习俗相同、衣冠相同,但并不意味着他们是共同体。对贵族而言,国家即是国,也是家。而对平民而言,国家就只是国,而非家。在李斯的观念里,楚国只是楚王和他家族的财产,他不需要对楚国忠诚。(所以战国时期,投奔他国的很多都是平民,而对国家忠诚的多数是贵族,比如屈原——即使对祖国感到极端失望,也从未想过要逃离到其他国家。)

    李斯毅然选择了秦国,投靠秦国当时的实际主政者相国文信侯吕不韦。后又顺利进行秦国宫廷任职,以他杰出的政治才能和机警的政治智慧,平步青云,直至现在可以参议军国大政。

    在秦国任职的这段时间里,李斯努力工作,勤勤勉勉,任劳任怨,不断提出施政策略。在这段时间里,他感到很满足,因为自己站对了平台,才能得以发挥。

    但是,当见到秦王嬴政下达的逐客令时,已经48岁的他内心是沉重的,因为他对秦国极其留恋,他始终认为只有秦国这个平台最适合自己。一纸逐客令让他的前程几乎断送了。

    所以,在准备离去的路上,他心有不甘的写了一封信给秦王嬴政,试图做最后的尝试。他真的很想留在这个平台。

    经过在齐国这么多年的理论学习,以及在秦国这么多年的从政历练,他已经摸清了当今世界大势,以及秦国君主的心理。他知道秦王室需要什么,也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他深刻分析了秦国的历史发展进程,提出秦国之所以能够强盛,都是因为不避讳官员的国籍,正是由于重用出身异国的卿相,才能建立辉煌的丰功伟业。他批评嬴政不分青红皂白地驱逐一切外国籍官员是愚蠢的行为。他认为,这样只会导致内失民心而弱秦,外资敌国而结怨,严重危及国家安全。(著名历史学者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一书中写道,秦王本身的重要卿相,却全属客籍,即统一天下之后亦然。秦之记录里看不出人民因原有国籍而受亲疏歧视的待遇。)

    这些道理正切中嬴政的要害。李斯知道嬴政最关心的就是他的国家,他的权力。

    嬴政读完这封信后,立即醒悟过来,马上命人追回已经踏上东归之路的李斯,让他官复原职,并且废止了逐客令。其他正在归途的外国籍官员也纷纷回到了秦国,继续为秦国效力。秦国因此避免了一次大规模的人才流失。

    李斯也因此得到嬴政的赏识,职位不断升迁,直至位居丞相。从最初的楚国基层政府小办事员,慢慢晋升成为秦国中央政府的总理,李斯的经历可谓相当励志。

    他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最好的平台,实现了他的人生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