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统 一

    第六章 统 一 (第2/3页)

秦国的时候,也很不适应秦国的货币和文字。这项工作在全国统一之前,秦国就已经在内部实施。在这么多诸侯国之中,也就只有秦国这么做。

    以上这些都是经济基础和社会建设,但最重要的还是政治制度的建设。而其中最为要紧的则是,新君主的称号和国体问题。新君主称号的问题并没有太大的争议,嬴政直接拍板就定了,群臣也很认可。“皇帝”这一称谓就此诞生,并延续了2000年。

    最大的争议在于国体问题,到底是采取分封制还是郡县制,朝野一直争论不休。究竟实施何种政治体制才能巩固秦朝统治,实现长治久安?这是摆在嬴政面前的重大政治课题。

    中国地域如此之辽阔,人口如此之众多,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嬴政拥有分身术,每个郡都派一个分身去管理。不过皇帝虽然被誉为天子,但他终究不是真神,他只是个凡人。既然作为凡人,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把权力下放给自己最信任的人,让他们作为自己的代理人去管理。这就产生了两种意见,一种是分封制——把权力下放给自己的宗族或功臣,另一种则是郡县制——把权力下放给职业官员。

    分封制,即把嬴政的儿子和宗族或功臣分封到各诸侯国,让他们取代原来诸侯国君的位置,以维护当地的统治。分封制是个成熟的制度,至少已经运行了近千年。当时周朝灭商后,就是担心难以控制幅员辽阔的疆土和统治当地居民,所以才会大规模地分封王室子弟和功臣。

    郡县制则是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地方官员,由他们代表皇帝直接统治当地居民,而这些地方官员与秦王室几乎没有什么血缘关系。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是否派遣秦国贵族到各地建国,能不能被世袭,他们在封地拥有多大的权力。

    郡县制是个崭新的事物,一种新制度。虽然已经在秦国局部试行了很多年,但如果要在全面铺开,难免会引起巨大争议。

    首先提出异议的就是秦国中央政府的总理——王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