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焚 书

    第九章 焚 书 (第2/3页)

的子孙却跟匹夫无差异,如果将来国家出什么大问题,依靠谁来拯救。君主真正成为了孤家寡人。(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这位儒家博士的名字叫做淳于越,他强烈维护着自己的信仰。他确是是出于忠心,旨在谋求秦国的长治久安。他的观念本质上跟丞相王绾的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旨在维护分封制。

    这不是一个简单而具体的政策问题,而是涉及到秦朝国体根本的“大是大非”问题。它涉及到对秦朝政治模式和嬴政本人功过是非的总体评价,甚至可以说涉及到对秦朝基本制度和统治方略的基本评价问题。当时的丞相王绾在朝廷会议上都没有能够改变,而此时郡县制已经全国推行,作为一名地位微薄的博士能够改变历史吗?在如此重要的场合,以如此尖锐的方式,提出如此重大的政治问题,淳于越的言论让在座的嬴政和其他高层官员都觉得难堪,特别是以李斯为首的改革派。

    李斯顿时就觉得问题的严重性,政策已经施行,此时再提出异议,无意于狠狠的扇了一巴掌中央政府的脸。嬴政则表现出了应有的帝王气度,他没有勃然大怒,也没有当堂论罪。嬴政知道争议并未完全消除,因为这项制度的影响实在太大,没有人敢妄下定论。他按照正常的议事制度,再次交由群臣会议。

    李斯坚决维护中央政府出台的政策。他认为,秦国自始至终都没有抗拒过变革,变革一直是秦国的主旋律。儒家是拒绝变革的最大障碍,是阻碍历史发展的罪人。他提出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对思想和言论进行严格监管。因为这些高级官员和社会精英分子没有维护中央政府的政策,反而鼓吹反动言论,必然会影响到国家政权。(推行封建制并不比推行共和制的时候来得更容易……)

    最终,一道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政令出台了,那就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