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忠 臣

    第十二章 忠 臣 (第3/3页)

嬴政的寿命长得足以熬死六国的贵族遗民,就如他的曾祖父秦昭襄王那样执政长达56年,才能没这么多反抗的力量和思想,秦朝的统治才能长治久安。

    嬴政遗留下的皇位,没有人能够胜任。无论是胡亥上台,还是扶苏上台,都没有足够的权威能够稳住所有的中央高层官员,也不能消除高层内部的矛盾。扶苏上台,首先要处理的必定是丞相李斯。因为秦朝的新政几乎都是出自李斯之手,要推行自己的政治理念,就必须铲除丞相李斯,把他赶出中央政府,李斯的下场极有可能如同商鞅那般惨烈(虽然最终李斯的结局也很惨烈)。

    如果扶苏做的和他说的一致,那么他就很可能会推行分封制,废除郡县制。分封,当然是分封给自己的子孙或者兄弟,以及功臣。那么,无论胡亥有无被分封,他都必将不会服气,围聚在他身边的众多官员也必定会怂恿他争权夺位,即使赵高不在身边也会有很多人这样干。功劳显赫的蒙恬必定在受封之列,他若不受封,必有人不服。如果蒙恬变为封疆诸侯,那么他的军事防御重心就必定是自己的封国。这样一来,即使他不带兵攻略首都觊觎皇位,他也不可能全心全意守护秦国的疆土。秦朝实际上又变回了秦国,并没有实现统一全国的目标。

    如果扶苏做的跟说的不一致,那么他就很可能在罢黜李斯之后,继续推行李斯的政治理念,继续推行郡县制。毕竟当家之后,才会发现郡县制确实比分封制更加优越。但是,如果推行郡县制,其他儒家官员和学者必定会对他提出种种质疑,他的威信必会受损。需要统一思想认识,坚定不移的推行郡县制,另一场焚书坑儒运动将会再度重现。此外,推行郡县制,维护国家统一,就必不可少的要维持高额的税收和繁重的劳役,这样才能保证帝国的统一政策得到贯彻施行。那样的话,最终还是避免不了民众的躁动。

    当然,扶苏上台总比胡亥上台要好,起码扶苏拥有一定的从政经验,也有一定的威信。如果扶苏能够处理好朝中的关系,稳固自己的权力,培植自己的势力,或许还能够延长秦朝的寿命。

    李斯和嬴政的出发点,首先是天下安宁。他们是最不情愿再看到时局动荡的人。他们以为,只要把所有的诸侯国都取缔,置换成为郡县,那就再也没有人胆敢动这个念头,没有哪个平民敢挑战帝国的权威。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就在不远处的大泽乡,就有一群不怕死的家伙。

    一场世纪大风暴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