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起 义

    第十三章 起 义 (第1/3页)

    第十三章起义

    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7月的雨季总是阴雨绵绵。

    在泗水郡蕲县大泽乡一支900人的戍卒队伍正被押往渔阳服役。当他们走到半途的时候,天空下起了大暴雨,这场暴雨将会改变他们所有人的命运。因为根据秦朝律法的规定,如果不能按期到达目的地,迎接他们的将会是最严厉的刑罚——斩首。(失期,法皆斩)

    最为紧张的就是两位小屯长——陈屯长和吴屯长。陈屯长名叫陈胜,字涉,陈郡阳城人。他的出生很卑微,年轻的时候受雇耕田,勉强能够糊口,但他对自己的命运从来没有屈从过。他浑身充满热血,心中对未来充满憧憬。他始终坚信,终有一天会拥有荣华富贵。尽管身边的伙伴都笑话他,认为他整天做白日梦,也不撒泡尿照照镜子,看看自己有多少斤两,连田都耕不起了,还学人家谈什么梦想。

    但是陈胜从未怀疑过自己,英雄总是孤独的,是不被世人理解的。他认为身边的伙伴都是些平庸之辈,不足以成大事。伟大的梦想总是被平庸者嘲笑。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胜暗自叹息道。

    但他没想到,还没有等来飞黄腾达,却惹上了大麻烦。老天爷似乎对他开了个玩笑,逼得他走投无路。如今,逃亡也是死,反抗也是死,不如博一把。已经沦落到这种地步,再不反抗就永远没有机会了。

    他的想法与同事吴屯长想的不谋而合。吴屯长,名叫吴广,字叔。与他算是同乡,陈郡阳夏人。他们没有犹豫,很快就达成了一致意见,打着秦朝皇子扶苏和楚国将军项燕的名义,举起反抗秦朝的旗帜。世间都传闻皇子扶苏当时并没有自杀,而是领兵隐藏在外。当今皇帝胡亥是少子,无德无能,不配执掌天下。

    他们故意激怒领队的将尉,并将其杀害。随后,他们又煽动同行的戍卒,与其大家一起等死,还不如奋力抵抗。反正都是死,博一把或许还能成就一番事业。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支900人的戍卒队伍瞬间就转变成为了亡命暴徒,他们要向世上最为庞大的帝国挑战,这几乎是个不可能的任务。因为他们连一件像样的武器都没有,最硬的就是这些毫不起眼的竹竿。当时,嬴政下令将民间所有兵器都运往首都咸阳集中销毁,全部熔铸成乐器和铜像,民间连一把锋利的刀子都见不着。

    既然这样,那就拿竹竿当武器吧!他们削木为兵,揭竿起义!陈胜自立为楚王,表示作为楚国的传人,与秦朝决裂。随后,他们杀害了多名地方政府官员,并迅速占领了几座城市。

    这股浪潮很快就波及到其他郡县。在此后的两三个月内,全国各地普遍出现了杀害地方政府官员和夺取城市的局面。很多郡县子民纷纷杀了当地政府官员,以响应陈胜、吴广的号召。

    一场兵变迅速引发了全国的暴动。

    【陈胜】

    陈胜终于实现了他多年的梦想,他的目标就是要当上王侯将相,享受荣华富贵。坐在郡府的陈胜望着豪华的宫邸,穿着威武的军服,挥动着手下士卒,他觉得非常满足。

    当昔日的躬耕伙伴前来投靠时,楚王陈胜显得异常自豪。从他们羡慕和惊讶的眼神当中,陈胜知道曾经受到的嘲笑和鄙夷都已经消解,什么面子都回来了,脸上特有光。做人争的就是这口气。

    不过,他们之间的感情是丝毫经不起考验的。小伙伴们还想着像往常那样勾搭着陈胜的肩膀,开几句浑色的小玩笑,或者撩起裤脚和陈胜吹牛逼。这些都已经是陈胜所不能容忍的,他们可能觉得是旧情,但陈胜却觉得他们不懂尊卑。今时今日的陈胜已经不再是那个灰头土脸的耕农,而是手握重权的楚王,没有人可以再对他说不,也没有人敢对他动手动脚。

    当小伙伴们向周边的将领说起楚王陈胜的旧日往事时,陈胜觉得他们触碰了自己的底线,严重损害了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威,这些人怎么配作楚王的朋友。于是,楚王陈胜挥动着手中的权力,举起刀子向着曾经的小伙伴。这些小伙伴们万万没想到,满以为可以前来投靠那个口口声声说“苟富贵、勿相忘”的楚王陈胜,最终他却翻脸不认人,还成了他刀下的亡魂。(***在读到这段历史的时候,用粗重的红铅笔在《史记》上批注了两个字“一误”。)

    楚王陈胜觉得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此时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享受。推翻残暴的秦朝,这不是他的目标。

    就让我好好做个楚王吧。

    【项氏家族】

    虽然陈胜不想推翻秦朝,但其他很多人想。特别是那些失去国家的王室贵族们,他们希望重拾昔日的辉煌,恢复远去不久的战国时代。这其中就有一群楚国的贵族——项氏家族。

    项氏家族,是楚国世代的名门望族,世世代代出任楚军将领,曾受封于项地。他们并没有遵照秦朝中央政府的政令,迁移到首都咸阳,而是四处奔波,却一直滞留在楚地。

    为首的两位是项梁、项籍两叔侄。他们肩负起了振兴家族、振兴楚国的重任。籍着这股反秦浪潮,他们感到时机已经到来。

    项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