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起 义

    第十三章 起 义 (第2/3页)

,字羽,故楚国泗水郡下相县(今江苏宿迁市)人。他就是后来成为西楚霸王却又瞬间陨落的悲剧英雄,引得后世千年的哀叹。他的血液里流淌着楚国贵族的气息,终其一生都以贵族自居。

    他出生于秦楚交战的关键时期,军事战争是那个时代的主题。而且他出生于军事家庭,祖父就是赫赫有名的楚国将军项燕。他自幼就习读兵书,练习剑法,思虑谋略,熏陶在楚国最浓厚的军事氛围里。可以说,他的一生都与军事为伴。如果没有后来那场灭楚之战,项羽很可能会继承祖辈的职位,成为一名出色的楚国将军,执掌楚国军事,与秦国对抗。虽然后来他也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楚国将军,并与秦国对抗,历史就像是拐了个弯。

    如果以贵族的标准来看,小项羽的学习无疑是没有达标的。苛刻的长辈们认为他的学习态度极不端正,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会学书,一会学剑,今天学这门课,明天学那门课,但哪样都不精通,哪样都学不透,不肯下苦功夫。这并不意味着项羽是个不学无术之徒,毕竟与平凡家庭的刘季相比,他的起点本身就很高。在楚国贵族学院里面拿个中等成绩,也会比其他普通学校的优等要好。

    9岁那年,是项羽人生的转折点。因为在那场最为关键的秦楚世纪之战中,最为引以自豪的家族领袖、楚国将领项燕被秦国的将军王翦击败,后不得不自刎身亡。随后,他的国家楚国也完全被秦国吞灭,自己也变成了秦朝一名普通公民。

    年纪轻轻的项羽在叔父项梁的护领下,开始了东奔西跑的流浪生活,居无定所。他的叔父项梁是将相之后,生性刚强,曾经因为与他人发生争执而将对方杀害,后不得不逃亡至江东吴中。(老子领兵打战杀一万人都杀过,杀你一人又如何)

    项羽的童年就在江东渡过,而他也一直以江东子弟自居。显然,他对这里的感情很深厚,视这里为自己的故乡。在江东,他度过了人生最为恰意的青年时光。他身高八尺有余,长得英俊威武,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吴中的子弟都围着他转,视他为大哥,他也很沉浸在这种众人拥簇的氛围里。

    他的叔父项梁在这里也受到了格外的尊崇,因为这里的楚国遗民都视他们为楚国贵族之后,对他们高看一眼。就连后来到此任职的会稽郡守也不敢怠慢他们,一直将他们视为座上宾。(秦朝的政治教育在这里显然失效了。)

    但叔父项梁看得很清楚,他与郡守之间的感情是建立在身份地位的基础上。郡守视他为贵宾,只不过是惧惮自己在这里的威望,毕竟这里的楚民对他们依然很有感情。而他与郡守结交,也不过是为了稳住自己的生计。如果郡守强硬些,绝对可以莫须有的罪名将项梁逮捕下狱,但太平日子里,谁又会想挑起事端,去惹这个麻烦呢。多个朋友,总比多个敌人好。

    项梁却没有给郡守这个选择的机会。当他知道陈胜、吴广的队伍发出起义的号召时,项梁知道自己等待的时机已经到来了。郡守代表秦朝中央政府在地方的势力,如果不把郡守控制住,那么就没有反抗的资本。

    这天,项梁照常来到郡守的府邸,准备与其摊牌。但令项梁没想到的是,身为秦朝政府高级官员的郡守,知道远方传来暴动的消息后,第一时间想到的居然不是如何稳定当地的政治形势和社会安稳,反而也想领兵反抗秦朝中央政府。都已经是封疆大吏了,难道他也想进驻咸阳当皇帝吗。(其实史记记载的这个故事本身就很值得质疑,会稽郡守完全没必要这么做。他没有理由冒这么大风险去对抗自己的上级,而且把所有希望都压在一位落魄贵族的身上。这极有可能是项梁在反秦初期精心编造的籍口,目的就是让外人觉得是郡守有意叛秦,而自己不过是替秦朝除掉一个叛徒。)

    面对郡守的拉拢,项梁脑海里有过些许迟疑。但很快,他就作出了自己的决定。表面上他答应了郡守的请求,与他共同起义夺取天下。但转身后,他即召来自己的侄子项羽,将郡守杀害。项梁心想,身为楚国将相之后,何必要委屈在你一外人手下,更何况你自己也没有多少势力,没什么利用价值。

    此时的项羽已经24岁。听见叔父的召集后,他毫不犹豫的闯进郡守的府邸,干脆利落的拔出随身携带的利剑,将郡守的首级割了下来,完全没有给他交待遗言的机会。

    随后,叔父项梁手持着血淋淋的郡守首级,步出府邸,向会稽郡的政府官员们宣布,他们的首领已经被杀害,这里已由他们接管。

    一支由江东子弟组成的8000人队伍迅速组建起来,浩浩荡荡的向着首都咸阳出发。他们明确提出要推翻暴虐的秦朝政府,恢复楚国的辉煌。

    我要把曾经失去的东西都夺回来。

    【刘季】

    刘季在逃难的这段日子里,生活过得并不孤单,也不暗淡。之前那些被他解放的囚徒,不仅没有离开他,反而继续跟着他逃命。后来又不断有亡命之徒前来投靠他,竟然集聚起一支近百人的队伍。

    他们并没有完全与外界断绝联系。他们甚至能够随时与家人沟通联系。他们不是被逼上梁山,不用打家劫舍,也不必挖草根吃野草。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