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烽 烟

    第十七章 烽 烟 (第1/3页)

    第十七章烽烟

    昔日的烽烟又重新燃起来了,曾经销毁的兵器又重新出现在民众的视野,血雨腥风、尸骨遍野又重新成为世间常景。没有人能够安安稳稳的度过这个时期,无辜的民众必须重新面临选择站队的问题。他们要么协助秦朝政府对抗暴徒,要么举起反秦的旗帜推翻秦朝政府。没有人能够安然处世,等待救世主的下场,就只能是把命运交给他人。

    项氏集团的队伍越来越庞大,迅速成为楚地暴动的核心。除了沛县刘季的队伍外,其他义军也纷纷投奔项氏集团。比如东阳县陈婴的队伍。

    陈婴,东海郡东阳县(今江苏盱眙县)人,原本是东阳县政府的一名公职人员。在这么多支反秦的队伍里,他是最为忠厚、最为诚实、最为安分、最为孝顺的一个首领。他可没想过要干造反这件大事,只不过县里的父老乡亲都推举他,才勉为其难而为之。原本在县政府任职的他,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家中有年迈的母亲,生活过得安详稳定。他并不想有什么变卦。

    可是,时势逼人,他不得不做出抉择。县里的不良少年把县令杀害了,群情汹涌,革命热情高涨,秩序瞬间变得混乱起来,急需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来主持大局。长年在政府任职的他成为了大家的期望,父老乡亲显然没有把他看作是秦朝政府的代表,而是把他看作是自己人。

    从刚开始的数千人慢慢积累到两万人,陈婴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军中的手下都劝他自立为王,即使不是为了自己,也要为了大家着想。忠厚老实的陈婴犹豫了,他不想辜负众人的厚望,但他也不敢贸然做出如此重大的决定。

    年迈的母亲自从知道自己的儿子举起反秦大旗,便开始变得忧心忡忡。如今听说陈婴要自立为王,她便更加的担忧。本来暴动就不是一件好事,锋芒太露反而会招致祸害。

    “自从我嫁入你们家,从未听闻你们祖上有什么显贵。现如今你突然获得这么高的威望,并非什么好事。不如投靠有势力的组织,事成之后可以封侯,如果失败了也可脱身离去。”母亲语重心长的对陈婴说道。(自我为汝家妇,未尝闻汝先古之有贵者。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

    孝顺的陈婴不敢违逆老母亲的叮嘱。他选择了楚地最有威望的项氏集团,并成为项氏集团中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后来为项氏集团立下不少汗马功劳。也正如母亲所言,事成之后陈婴也被封国封侯。

    另一支投奔项氏集团的暴徒首领,就没有陈婴那么忠厚老实了。这位首领的名字叫英布,九江郡六县(今安徽六安市)人。他没有什么正当职业,家里也没有慈祥的长辈苦苦对他叮咛。他自小就是个不怕死的主儿,根本没把秦朝的法律放在眼里,整日扰乱社会治安。他比刘季更加不安分,更加无赖可恶。在父老乡亲的眼里,英布就是无恶不作的混世魔王,早晚会犯大错,被判处死刑的。

    但是,曾经有人给他看相算命,说他“当刑而王”。意思是,如果被判刑入狱了,即可以称王。听到这话后,英布兴奋不已。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他故意犯事,希望可以早日实现这个预言。坐牢对于他来说,就只不过是家常便饭,是人生必经的阶段。

    很快,英布即如愿以偿,走进了他梦寐以求的秦朝大牢房,过上了他想过的牢狱生活。而且,他那并不英俊的脸上还被刺上了显眼的标记——犯人的刺字。从此,他也有了一个新的外号——黥布。

    黥布可能是历史上坐牢最高兴的犯人。跟黥布关押在同仓的犯人可能会被他吓坏——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人,坐牢还这么高兴,他该不会是疯子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