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烽 烟

    第十七章 烽 烟 (第3/3页)

後而自立,其势不长。)

    “秦国吞并六国,楚国是最无罪的。项氏家族起兵江东,楚地民众争相归附,正是看中你们是楚国将领的后代,期待你们可以复兴楚国。”范增说着说着,脸上的青筋都暴露出来了。项梁真的很担心他情绪过于激动而晕倒地上。

    范增在这个时候抛出这个重大政治议题,项梁当然不敢贸然作出决定。在项梁的内心深处,万分不情愿接受这个决定。因为迎接楚国王室后裔称王,这必然会导致自己的权力受限,事事都要受掣肘。但是,他又不知道自己的威望到底是否足够。

    于是,项梁在薛邑组织了一场内部高层会议,商量目前最为紧要的事项——是否需要拥立楚国王室后裔。参加会议的有近来投靠的陈婴、黥布、刘季等众多阵营的首领。但是令项梁感到意外的是,他们都同意范增的意见。

    这就使得项梁不得不尊重多数人的意见。毕竟他们都是自己集团里面实力雄厚的阵营,虽然目前归属自己的麾下,但其实自己对他们并没有完全掌控。正如范增所言,如果自己不及时拥立一位楚国王室的后裔,待其他人拥立了,很可能楚地民众就会争相去依附他们,那时候另一个景驹集团就会出现。

    其实,这么重大的政治议题在这个时候提出是非常不恰当的。因为根据目前的形势来看,项梁的威望虽然不足以称王,但也已经是楚地最具威望的将领,楚地民众纷纷过来投诚就是最好的例子。只要其他人不立楚国后裔为王,就没有人能够动摇项梁的地位。等到有人举起楚王室这面旗帜,再作打算也尚未迟。只要等项梁积攒足够多的战功,那么也就具备了称王的威望和能力。到那时候抛出这个政治议题,估计就再也没有人会同意立楚国王室后裔为王,支持项梁自立为王的势力就会成为主流。

    在事业刚起步的这个时候,引入一位楚国王室后裔,也就意味着将来的所有决定都是在他的领导下进行,只会增加他的威望,而削弱自己的权威,到时候再也没办法控制。

    说到底,范增没有站在项梁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而是站在楚国这个角度去看问题。他一心以为自己是为公,而非为私。

    项梁很无奈。

    没办法,既然议题已经抛出,项梁不得不对此作出反应,只能见一步走一步。

    现在该考虑的问题是,立谁为楚王?

    景驹肯定不可能,他们已经被歼灭了。而且景驹的势力已经养成,即使他在世,也不可能立他。要立,就立一位毫无势力、生活窘迫的后裔。

    很幸运的,他们找到了这个最合适的人选。他就是楚怀王的孙子——熊心。熊心是最为正宗的楚国王室后裔,血统肯定没问题。更重要的是,熊心毫无势力,甚至连自己的温饱都无法解决。国家灭亡后,熊心沦落到民间,成为了一位牧民,靠放羊为生。整日与羊群相伴,他似乎都已经忘却了昔日的荣光,还以为就这样过一辈子了。

    但没想到,世事难料,曙光重现,自己又成为了楚人的君王。

    最后不得不说一下,在投奔项氏集团的队伍里,有一个孤单的身影。他也想投靠项梁麾下,希望能够有一番作为。他自认为能力出众,才华横溢,必定可以建立奇功。

    他将自己誉为战神。

    但他最终并没有得到项氏集团的重用,只获得了低等的郎中职位——即军队中一名普通的随从。这远远达不到他的预期。他很努力的展现自己,在军营里奋勇当先,但都没能引起项氏集团高层的重视。没办法,别人都是带着数千上万的兵力来投靠的,你单枪匹马的,还想当什么首领。

    这个落寞的孤单身影,名字叫韩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