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困 境

    第三十一章 困 境 (第1/3页)

    第三十一章困境

    公元前204年,七月,荥阳。

    自从彭城战败之后,汉王刘季就一直退守至三川郡荥阳县。尽管大将军韩信在北方战场取得了突破性胜利,但是汉王刘季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兴。汉王刘季是既感到欣慰,同时也感到担忧。因为自己被困在这里,完全无法与霸王项羽抗衡,北方局势又没有掌控在自己手中。他对韩信真的是又爱又恨——爱韩信的才华横溢,可以为自己立下赫赫战功;但是也恨韩信的才华出众,担心自己无法操控韩信。在韩信的身上,汉王刘季仿佛看到了霸王项羽的影子——难道自己又在北方培养出另一个霸王项羽了吗。相当年,霸王项羽也是在赵地一战成名;而如今,大将军韩信同样在赵地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韩信的威望甚至都快超越汉王刘季了,刘季真的是不敢再往下想。

    荥阳,归属三川郡,这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也是一座重要的战略城市,即所谓的兵家必争之地。这也就意味着,这座城市必定承载了太多的困难与悲哀,因为这里战事多、死亡多、哀怨多——在封建年代,这不是一座安定宜居的城市。

    汉王刘季当然也不喜欢这个地方,他以为自己在这里只不过是过渡,但没想到一待就是整整一年,而且还远远看不见尽头。幸好附近有著名的粮食储备基地,可以供应军粮,否则汉军早就投降了。

    这座著名的粮食储备基地名为敖仓,是秦帝国时期的天下第一大粮仓,凭借着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囤积了无数粮草。曾经在嬴政时期,敖仓就是支持秦军南征北战、吞灭六国的中原后援基地。天下统一后,关东各郡的赋税大多先运往中部的三川郡荥阳县,再输入秦帝国的首都咸阳。毫不夸张地说,荥阳关系着秦帝国的经济命脉,关系着天下的安危。假如荥阳失守,秦帝国将会丧失巨额财政收入,难以维持对东部地区的统治。为此,当年秦始皇嬴政就任命了自己的女婿,也就是丞相李斯的长子李由为三川郡守,镇守帝国的命脉。首义革命军陈胜、吴广就曾多次攻占这里,试图切断秦帝国的经济来源,但无奈久攻不下。秦朝灭亡后,霸王项羽分封自己的部下申阳为河南王,控制三川郡,就是不希望其他势力染指荥阳的敖仓。

    此时供应敖仓的粮食,当然不可能来自全国各地,主要是来自自己的根据地关中地区。已经整整一年时间没有回过关中的刘季,不知道后方的情况如何。他心里清楚,丞相萧何必定会打理得很好,把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当当。但同样,他对萧何也感到既欣慰又担忧,欣慰的是萧何处理政务妥当,担忧的是自己威望不足以控制。

    最让汉王刘季感到烦心的,还是自己的父亲、妻子都被楚军抓获了,也不知道是生是死。而霸王项羽又不断的攻击这里,把所有的火力都集中这里、对准这里。

    汉王刘季在荥阳的日子并不好过。

    【萧何】

    虽然领导出差在外,但是勤勉的萧何不敢松懈,他每天起早摸黑地辛勤工作,有条不紊地处理好后方政务。关中地区的生活并没有受到前方战线的影响,丞相萧何积极稳妥地经营运作,民众安居乐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

    萧何真是不可多得的管理人才。最难得的是萧何没有私心,政治站位高,思想觉悟高,处处为汉国集团考虑。前方战线如此激烈,但是从来没有缺少过军粮和兵员,那正是因为后方有丞相萧何悉心照料,源源不断地向前线供应。关中地区的税收制度和征兵制度都很完善,可以定期征募新兵和收集物资。

    这天,远在前方作战的汉王刘季忽然派遣使者回关中慰问丞相萧何,说丞相料理朝政,劳心劳力。丞相萧何十分感动,正想回封信答谢汉王。

    但事情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政坛复杂,最怕的就是领导突然的关心。后来经人提醒,丞相萧何才醒悟过来,原来汉王刘季不仅是要表达关心,更重要的是要看看丞相萧何的忠心。

    此时,一封书信显然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丞相萧何把他家族中所有青壮男子都派往前线参军,这是作为一名领导人首先要带头落实的革命意识,也是丞相萧何向汉王刘季表达忠诚的方式。其实,丞相萧何完全没有背叛的念头。如果萧何要当这个首领,早在沛县的时候就不会让给刘季。萧何对军事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