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困 境

    第三十一章 困 境 (第2/3页)

兴趣,对攻城略地没有兴趣,他只对政治感兴趣,对制度建设有兴趣。萧何的理想是治国安邦,而不是称霸天下。

    见到丞相萧何的忠诚,汉王刘季那颗焦虑不安的心才稍微有些安慰。

    【项羽】

    战事已经持续了将近两年,霸王项羽也感到有些疲惫了。各地烽烟四起,但是他似乎已经没有办法一一解决。他再也没办法理会齐地的叛乱,以及最近魏、赵、燕等地新发生的动乱。不知何时,霸王项羽已经成为了孤家寡人,全国枪口似乎都对准了他。而他则不得不来回奔波,疲于应付各地战事。

    虽然他自认为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但是他也没有办法同时应对全国多个战场。而如今,他已经确切的知道——自己最大的敌人就是汉王刘季。所以,他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荥阳,集中在汉王刘季身上。他已经明显感觉到,楚汉相争才是主要矛盾。

    在这段时间里,霸王项羽花费了很多精力,用尽了所有的办法,但是都无法取得突破性的胜利。虽然他多次击退汉军的防线,但始终未能攻破荥阳城,擒获汉王刘季。特别是最近,汉军将领韩信在北方歼灭了大量楚军精锐,而暴徒彭越又反复骚扰后方——这一仗,楚军打得十分吃力。霸王项羽感到非常郁闷,他有些想不明白,为什么汉军能够支撑这么长时间,从来没有人能够抵挡楚军的步伐,从来没有人能够坚持这么久。这或许是霸王项羽起兵以来,时间最为长久的一场战争。他不知道汉军的后方为何如此强大,能够源源不断地给他们输送兵员和军粮。

    在对待战事方面,霸王项羽很认真,也很专注。他认真分析了双方的形势,不断派员刺探敌方军情。最后,他终于找到这场战争的突破口,那就是——切断汉军后方的粮道。他已经知道,汉军之所以能够源源不断地往前线输送军粮,正是因为他们在后方修筑了甬道。只要切断这条甬道,就必定能够断绝汉军的军粮。成千上万的汉军没有饭吃,这仗不用打也能赢。

    霸王项羽改变了作战方式,放弃了他一直引以为豪的强攻,多次派兵袭击汉军的甬道,这是汉军最薄弱但却是最关键的要害。

    这招果然奏效。在不久之后,霸王项羽就收到了来自荥阳城内的投降书,那是汉王刘季发出的,请求划界而治——荥阳以西为汉,荥阳以东为楚。

    霸王项羽有些犹豫。他也感觉到有些疲惫,看着投降书久久无法拿定主意。

    可是,军中有位参谋却坚决不同意这份方案,他就是霸王项羽的“亚父”——范增。

    【范增】

    范增始终认为刘季是最可怕的敌人。可能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什么他要这么针对汉王刘季。其实,他和刘季之间,和汉军之间并没有什么个人恩怨。有很多汉军将士甚至是他的老乡或者朋友,坐在来吃顿饭可能还可以聊出更多的家乡趣闻和亲戚朋友。

    但是,范增却没有这个心思,坐下来跟他们吃饭慢慢聊。范增只想尽快击败汉王刘季,他纯粹是从楚国集团的利益出发。他的心思只装着楚国集团,只想为楚国集团稳固天下。对待汉军,他没有任何私心和私人感情。

    看到霸王项羽犹豫不决,年迈的范增显得十分激动。他要坚决的语气劝说霸王项羽,万万不可再次放虎归山。他很担心,霸王项羽像上次在鸿门宴上那样,对刘季手下留情,以致于养成今日之后患。

    一把年纪的范增本来身体就不太好,情绪还这么激动,胡子都快竖起来了,周围将士看着都觉得心疼。

    【刘季】

    被切断甬道的荥阳,霎时间就变成了一座孤城,困在城中的汉王刘季一筹莫展。前段时间向敌方楚军投去的降书,至今也没见有什么回音,也不知道对方收到没有,而楚军似乎反而攻击得更加猛烈了。

    汉军高层都在努力地寻找出路,绞尽脑汁为集团出谋划策。此时,一位佝偻的长者提出了一项分量很重的建议,那就是——分封六国后裔为王。他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效仿商周开国时期,当年商汤灭夏桀、周武伐商纣都是分封旧国后裔为王,所以稳定了人心。只要汉王您效仿他们,分封六国的后裔,自然就会赢得六国民众的拥戴,赢得天下人的归心。如此一来,天下人都会站在汉王刘季您这边,到时候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