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一路南下

    第3章 一路南下 (第1/3页)

    第三章 一路南下

    第一节  柔情似水

    对马林西来说,参加县里的南繁育种,无疑是个天大的喜讯。

    其实,不仅是马林西,除了家人,邻居们也为他高兴,农科队的队员、大队干部,还有许多认识他的人,都为马林西参加“南繁”而高兴。除了荣耀,还有是羡慕。所谓荣耀,他们大队很少有人出过省。马林西这次,还要经过上海、广州等这些庄稼人一辈子都梦想的天堂,还要坐海轮、乘飞机,到达祖国最南端的海南岛。这还不算,还要在那里生活半年,连春节都不在家里过,那是多么风光的事情啊。

    还有一个因素是,这次县里组织的南繁,听说有二三十人呢,但都是县城西区稻麦主产区公社的,东部棉区的三个公社人最少,给谁去,最核心的要求是技术骨干。

    去南繁,不仅可以开眼界,看风光,见世面,还可以学习技术,结交朋友,锻炼自己,真正是千载难逢的天赐良机啊。

    那么,为什么要南繁呢?南繁为什么非要到海南岛,而不到其它地方去呢?非但一般人搞不懂,就连马林西家里人,包括他的新婚燕尔的妻子也弄不清楚。当然,从支持他个人的事业发展上,她支持马林西去。而在心底里的某个角落,她也许不希望马林西去。他们毕竟结婚才几天,这一去,不是三天两日,而是半年。半年,她独守空房,将苦熬多少个漫漫长夜啊。

    “不去不行么?”妻子搂住马林西的脖子,柔情似水地问。

    “当然不行。”马林西轻轻吻了她的额头。

    “那为什么要南繁呢?”她把头埋在马林西的胸口,轻声问。

    马林西摩挲着她的手,便开始长篇大论地向她讲起杂交水稻“三系”育种的知识来。可是,他还没说上几句呢,她就开始微微地打鼾了。

    是啊,她也确实太累了,那双细腻的纤手,掌心已磨起了不太明显的茧子,虎口也有了细细的裂口,来他家才几天呢。一个如花似玉的姑娘,未过门的时候,有父母宠着,疼着,可以在不开心的时候撒娇,赌气。出嫁以后在婆家,就不可能随心所欲了。不仅要看公婆的脸色,还要与姑嫂妯娌处好关系。更重要的,光是嘴甜是没有用的,还要眼快,手勤,抢着做事,否则,怎么能讨得别人欢心,融入这个新的大家庭呢?

    跟其他农户相比,马林西的这个大家庭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开明的。

    第二节 不可触碰的权威

    马林西父亲是国家干部,在市地方剧团当编剧,属于开明的知识分子,他一直用传统的儒家思想治理这个属于他的家庭。

    在父亲的人生哲学里,时时处处讲究仁义宽容,希望一个家庭抱成一团,和和气气,这样才不会被外人欺侮。所谓家和万事兴嘛。兄弟姐妹之间也提倡互敬互爱,互助互让。因为他们马家在中西生产队,或者说在高陵大队都是单姓。祖父从山东到河东,兵荒马乱的年代在北洋军阀孙传芳手下当营长,孙传芳与北伐军交手败北后,溃退时留下与奶奶成亲。后来为了躲避日本鬼子的轰炸和扫荡来到乡下,父亲七岁时祖父就去世了。

    对高陵来说,马家是典型的外姓,没有根基,更谈不上家族势力。在父亲的蓝图中,也盼望子孙兴旺发达,在给他们取名字时,就煞费苦心,融进了这种思想。除了姐姐小平外,他们兄弟四人分别起乳名东东、西西、南南、北北,其良苦用心,可谓昭然若揭啊。

    基于这种思想,爸爸总是千方百计想把这个家庭培养壮大。

    哥哥结婚后,都生了孩子,至今仍在大家庭里吃饭,从来不敢提分家的事。按当地的风俗,男人只要结了婚,就必定要分家析产,另立门户。因为有爸爸这棵大树罩着,谁也不敢开口提分家,尽管哥哥嫂嫂都有着十分体面的工作。哥哥是公社农科站的技术员,嫂子是大队的赤脚医生。现在,马林西也是属于大队里管的人了。在一个家庭里,就这么几个人口,县里、公社、大队、生产队都有人工作,并且都有个有头有脸的事情做,确实是令左邻右舍刮目相看的。

    这种独一无二的家庭就业状况,就是一种无形的社会地位。人们谁不会羡慕呢?作为一家之主,爸爸当然要千方百计维护这种社会地位,扩大大家庭的影响,那就是要精心呵护大家庭,不能有丝毫分裂大家庭的杂音和苗头。哥哥新婚不久,嫂嫂是流露过分家思想的,结果被爸爸妈妈骂得狗血喷头,从此再也不敢提分家的半个字。

    中国的世俗社会里,任何大家庭内最难处理的是婆媳关系。

    俗话说小媳妇难当嘛,这是千百年来的传统。马林西的妈妈虽说开明,但骨子里做婆婆的那种家庭优越感还是存在的,她念过几年私墪,能算上半个有文化的妇女。在队里又是妇女队长,在外面算不上官,但在生产队里还是有头脸的个人物。爸爸平时不在家,自然而然妈妈是一家之主,当媳妇的只有看她脸色的份。妈妈这个人思想传统,做事认真,生活朴素、勤快。但反过来呢,在媳妇们的眼中,这些优点又成了缺点,那就是保守、迂腐、刻板,与青年人活跃、大方、风风火火格格不入。所以,嫂子也好,妻子也好,就难免有龇龉了。但她们又不敢当面表露出来,只能闷在心里。

    这天上午,邻居张福玉来马林西家自留地犁稻茬地,准备播种麦子。下午,妈妈带着妻子用铁锹破稻茬的土垈头。新翻的稻茬经太阳一晒,土壤表面发白,但里面还是很潮湿,特别粘锹。

    妻子建议:“让风吹吹,明天弄,等疏松些再破。”

    其实,这也是实事求是的好建议。这话,如果要是从儿子或邻居的嘴里说出来妈妈一定会接受。可是,从媳妇嘴里说出来就非同一般了。

    妈妈听了气不打一处来,一边死命破垈头,一面头也不抬,朝妻子吼道:“你不弄就家去,不要在人眼睛头里碍手碍脚的。”

    妻子还能说什么呢?她知道,不是自己的建议不合理,而是这种建议是侵犯了那神圣不可触碰的权威。她是婆婆啊,是一家之主,还轮不到你这个刚过门几天的媳妇说三道四哩。这才几天,将来的日子可怎么过?那不要造反?

    妻子当然立马意识到了这一点,非常后悔说了这句话,大气不敢出,把涌上眼角的泪水强咽下肚,忍气呑声,十分卖力地叉垈头。这才让妈妈慢慢消了气。可妻子的手上,却留下了几个不小的血泡。

    想到这里,马林西感到很歉疚,自己不疼她,谁疼她呢?抚摩着妻子起茧的双手,马林西这样想。于是,他不再惊动她,让她好好地多睡一会,天亮了,还有很多农活等着她去做呢。马林西这一走,家里的千斤重担都落在了她和母亲的肩上,那将会是什么样子呢?

    马林西一边想着,慢慢地进入了梦乡。

    第三节  杂交水稻“三系”

    虽说高陵人见识了杂交水稻是个什么样子,但为什么种子只能种一次,第二年就不能作为良种了,为什么要搞“三系”杂交,又为什么要去海南岛育种,其它地方不行吗?等等。马林西不得不经常向人们讲解这些在育种专家们视之为“常识”的问题。因为,明年就要大面积推广“三系”杂交育种和杂交水稻栽培,就必须让广大农民知道这些常识,那样才好去运用啊。

    杂交水稻的育成,是世界农业文明史上的一场伟大革命。

    在育种行业里,谁都知道“自交有害,杂交有益”这个道理。两个物种之间杂交,亲缘关系越远,杂交后代的生长优势就越明显。就好比人类的近亲结婚,后代的智力会下降,并容易出现痴呆等先天性遗传残疾。而与外姓人或外种族人结婚,其子女就比较聪明,混血儿就是最明显的例子。水稻也是一样的道理。

    雄性不育系是一种雄性退化,主要是花粉退化但雌蕊正常的水稻,由于花粉无力生活,不能自花授粉结实,只有依靠外来花粉才能受精结实。因此,借助这种母水稻作为遗传工具,通过人工辅助授粉的办法,就能大量生产杂交种子。

    保持系是一种正常的水稻品种,它的特殊功能是用它的花粉授给不育系后,所产生后代,仍然是雄性不育的。因此,借助保持系,不育系就能代代繁殖。

    恢复系是一种正常的水稻品种,它的特殊功能是用它的花粉授给不育系所产生的杂交种雄性恢复正常,能自交结实,如果该杂交种有优势的话,就可用于生产。

    三系杂交水稻是指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三系配套育种,不育系为生产大量杂交种子提供了可能性,借助保持系来繁殖不育系,用恢复系给不育系授粉来生产雄性恢复且有优势的杂交稻。

    上世纪70年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