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一路南下

    第3章 一路南下 (第3/3页)

,受上面的条条农业局和地方公社党委的双重领导。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他被选为国家支援非洲农业科学的水稻专家,专门脱产培训了一年。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正准备出发时,国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国家取消了这批援外专家。由于脱产出国培训,测报站新派了农艺师董跃接任站长。他无法重回南墩测报站,加之镀了金,就被留在局里,不久提拔为副局长。对这段经历,同事们人前人后跟他开玩笑是“出口转内销”,他从来不介意,大大咧咧地一笑了之:“也是的啊”。

    “我们今年的育种队共挑选了三十五名队员,主要承担“南优二号”的杂交水稻的制种任务。南繁是要吃苦的,大家思想上要提高认识。经济上,我们要讲清楚,账算在明处,县里只发给每个南繁人员二十五块钱,另外九块统交生产队计工,途中差旅费照付。我们县组织的水稻南繁也不是第一次了,算起来这回是第三次,前两次的人数比较少嘛。这次的人数比较多,育种地点在海南岛的乐东县冲坡公社塘丰七队。打前站的同志已经在五天前出发了。散会后,我们马上就上车。今天赶到上海,明天下午坐火车去广州……一路上,大家要维护集体荣誉,搞好团结。途中要注意安全,服从命令听指挥,相互搞好团结……”季学斌副局长清了清嗓子说。

    最后,副县长杨洪儒又提了几点要求,会就散了。

    过了一会儿,所有人员上了早已停在县农业局围墙东门外街面上的大客车。

    迎着初升的朝阳,马林西一行沐浴着清晨的金辉,带着满心的兴奋与喜悦,向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马林西多次梦中见到的城市——上海进发。

    一路上,可以说是行色匆匆。

    上车后,马林西两眼一直骨碌碌地盯着窗外。当“台城”的路标从窗外闪过以后,马林西又是一阵激动。现在,他已经离开河城地区的范围了。因为台城镇是河城地区的东南门户,再往南就是通南地区了。

    时近中午,车到江边,长龙般的车辆一眼望不到头,一个多小时后,他们才上了轮渡,几乎所有的人都下了车。马林西一直爬到二楼的瞭望台,扶着栏杆看那浑黄的江水滔滔东去。

    长江下游的江面开阔,五层高的长江客轮也显不出多大来,许多小船,真如飘落水中的树叶,在江面上随波逐流。

    水天之间,人是多么的渺小。

    马林西想,要是有相机,能倚着船舷拍张照片留念,该是多么有意义啊。然而,这个想法太奢侈了。还好,这让马林西沉浸到古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古韵之中。

    过了江阴渡口,一踏上江南的土地,马林西蓦然发现,江南原来是如此的美丽与富庶,仅仅一水之隔,江南至少比他的江北家乡要先进二三十年吧。

    放眼看去,整齐的方块条田,犹如一块五颜六色的水彩,精致地镶嵌在河网纵横的小桥流水之间,连绵的水稻田,青一块,黄一块,沉甸甸的稻穗在轻风里点头弯腰。纵横交错的二层小楼,粉墙黛瓦,点缀在田野上,充盈着殷实的那份灵气。

    “快看啊。那是日本鬼子留下的地堡。”

    不知是谁眼尖,惊叫起来。马林西跟大家一样,扒在窗口,仔细捕捉着当年战上海时留下的历史遗迹。钢筋混凝土浇筑的堡垒,静静地蹲伏在马路两侧的农田里,那黑洞洞的射击孔如狮子的血口般张着,只是早已没了牙齿,成了威风扫地的废物。

    有人说,这是郊区,马上就进市区了。

    马林西一行顺利到达上海北站。他们是买的第二天下午的车票。这样,寄存了行李后,谁也顾不上一整天坐车的疲劳,立马逛起街来。

    马林西买了份地图,按自己对上海的了解,从车站前面的天目路出发,挨个儿往南京路、淮海路、国际饭店、大世界看过去,直到深夜十二点多才回到旅社。

    第二天一早,马林西和路上刚结识的青墩公社农科站技术员汪长松一起,拿着地图,乐颠颠地去逛外滩、城隍庙、中共一大会址和西郊动物园。

    所有这些见识,不仅是马林西平生第一次,也是他们马家,他们中西生产队,甚至全高陵大队的第一次。接下去,将会有更多的全大队第一次在马林西眼里看到。

    下午三点,马林西随潮水般的旅客涌进了南下广州的列车。

    第六节 广州风情

    出上海不久,马林西就研究新买的全国地图,看窗外的站牌,每经过一个城市,就用蓝圆珠笔在图上相应的地名上划个圈。

    很快,再过去两站,就是杭州了。马林西感到眼皮直打架,实在坚持不住,就对自己说,闭目养神一会吧。

    当马林西醒来时,车窗外黑古隆冬,问同座的汪长松才知道杭州过去两个多钟头了。深更半夜,再美的风景也被夜幕笼罩了。无奈,睡吧,好好地睡上一觉,明天可以看更美的风景。

    于是,倚在又硬又凉的座背上,回想着一天来看过的那些精彩景致,伴随着车轮滚滚的哐当声,美滋滋地进了梦乡。

    当马林西醒来时,车窗外面阳光灿烂,群山连绵起伏。

    马林西就像长了翅膀一般,在绿水青山之间穿行。一会儿在山谷中飞奔,一会儿在田野间驰骋,一会儿在隧洞内风驰电掣。从未见过大山的他,被眼前的秀美山川所深深吸引。马林西贪婪地看着车窗外一掠而过的风景,眼睛都不眨一下,生怕忽略了什么精彩。

    到了广州,仍然是夜里。因为有打前站的事先安排,他们住进了珠江码头附近的一家旅馆。稍事洗漱,马林西就钻进被窝,美美地睡了一觉。

    领导已经交待过,他们是晚上乘八点的海轮去海南岛。这样,在广州就有一天的时间到处看看,仍然是以小组为单位。

    有了在上海游玩的经验,到达广州的马林西就有些不屑一顾了。加上一路对那本地图册的反复研究,广州的主要名胜古迹景点已了如指掌,成竹在胸了。马林西成为理所当然的导游。他们几个夜里已合计好,起床后,马林西与汪长松几个人,神定气闲地开始游玩。

    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农讲所、珠江大桥、越秀公园、秋菊展览、白云宾馆,一路玩下去。

    马林西又带大家到郊外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以及三元里。凭现学现卖的一点知识,马林西跟大家介绍七十二烈士的事迹,三元里抗英的故事。一拨人被马林西说得一楞一楞的。

    汪长松还夸:“小马还有两下子啊。”

    不过,真正令大家开眼界的,并不是马林西一知半解的介绍,而是在景点看到的一切。

    除了马林西,没人对历史感兴趣,而是对当地的风俗充满了好奇。

    从三元里的那座大庙出来,大家不由自主地逛起了农贸市场。除了少数认识的农产品,更多的是稀奇古怪的各种香喷喷,甜丝丝,让他们直咽口水的水果,可谁也舍不得掏钱买点尝尝。口袋里的这点钱,绝对经不起挥霍。

    在一个卖肉的地摊前,他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紧挨着卖猪肉摊子的,是剥了皮全身血淋淋的老鼠,有的还时不时抽畜一下。

    当地人对这种鼠肉很是钟情,接二连三的有顾客来买。看着那些衣冠楚楚的市民将鲜血淋漓的老鼠肉放进菜篮子,跟鱼呀虾呀猪肉的放在一起心满意足的离开,又想象着鼠肉如何放进锅里烹调,而后端上桌子,大块朵颐放进嘴里,马林西怎么也咽不下去,都塞在喉咙里,恶心得直想吐,赶忙逃也似的离开了三元里。

    经过广州火车站广场时,马林西被满街跑“的士”吸引。

    在马林西的词典里,还没有“的士”这个词。后来才知道,“的士”是个泊来词,是一种花钱就能做的高级轿车。

    小轿车在他们的县城还很少见到,印象里只有县委书记有一辆黄帆布篷的北京吉普车。大城市就是不一样,有钱就可以招手乘坐。

    一会,有人招睐生意拍摄彩照。

    彩照,这在上海外滩也没见到的啊。一激动,一狠心,花两块五角钱照了一张。为了显摆,马林西骑在一辆嘉陵摩托上,支架都没敢放下,旁边是一辆停着待客的红色“的士”,背景是广州站,多风光啊。拍照花了两块五,就舍不得再买其它东西了。

    晚上,马林西他们上了红卫十二号海轮。

    海轮驶出珠江口不久,海面上风大浪高,颠簸得非常厉害,头昏恶心,又想起白天血淋淋的鼠肉景象,如梗在喉,于是呕吐得一塌糊涂,昏天黑地的睡了过去。

    沉沉的梦奤中,有人大声叫马林西:“海南岛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