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春节进军尖峰岭
第14章 春节进军尖峰岭 (第2/3页)
读秒。
“那你搂过?”胡龙标当着几个人的面问。
姜思贵不屑地说:“搂过又怎么样啊。还亲过呢。”并做出动手摸的夸张手势。
“你他妈吹牛。吓死你也没那个胆。”范光杰说。
“什么胆?我去她家的话,她如不在,小舅子就兔子一样去找她,我去叫姐姐回来,我晓得她在哪里呢。”
对姜思贵的这番话,尽管谁也不相信,所谓说的不做,做的不说,这是大家都懂的理儿。但他有空就朝柯那英家跑,两人形影不离的样子,这倒是育种队有目共睹的。
至于柯瑞英,更是人见人爱的姑娘。
但跟许峰的关系就非同一般,育种队的人几乎都看得出来。当然,柯瑞英对其他育种队员也很好,那个热情劲儿,让人心猿意马的媚眼和声调,即使马林西也特别喜欢她,虽说文化水平比柯美英稍逊一点,可她那副气质,走到哪儿,再多的姑娘,也会被她的气场比下去。育种队的男人,个个都跟她套近乎。至于许峰是不是跟他有实质性的亲密接触,这也很难说,他反正没有结婚呢。没有结婚的人,就意味着没有正式的老婆。马林西甚至也有过这奇怪的想法,如果我没有结婚,回去以后,肯定会想办法把柯瑞英追到手。尽管,这只是一个闪念。
也许是由于自己结婚了的原因,马林西不再刻意与柯瑞英接近,而是比较喜欢与柯美英在一起。柯美英没结婚,但也定了亲,这并不影响两人之间的交往。柯美英也知道,自己心底的某个角落,是专门留着给马林西的。不谈情说爱,交个远方的异性朋友又有不可呢?
令马林西犯愁的是,新年头里,就这样去她家玩是不是好?领导知道了会不会批评,其他人又会怎么说呢。每次跟姜思贵开她跟柯那英的玩笑时,马林西跟别人的心里想的一样,希望越粗俗越下流越好,这才会感到一种说不出的满足与快感。
然而,马林西却特别反对甚至害怕别人跟自己开这样的玩笑,尤其是与柯美英在一起的那种玩笑,马林西会感到浑身的不自在。所以,马林西想,现在去了,不是授人以柄么?
“哎呀,犹豫什么呀。还有汪长松,还有你,老祁,都一起去。”不容分说,柯美英给马林西使了个鼓励的眼神,拉起他朝门外走。
就这样,他们三人去了。半路上,把胡龙标也带上了。马林西心想,去的人多,别人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包括杨副县长、季副局长他们,那样,都有话说。
柯美英的家住在村子南头,三间瓦房藏隐在浓密的椰树林里,跟所有人家的房子一样,屋子坐东朝西,门口有块几十平方米的小打谷场,檐口下堆着齐窗台的木柴,码得整整齐齐,两头肥猪和一趟鸡鸭聚在草垛旁边觅食,显然,它们相处得十分和谐友好。大黄狗懒洋洋地躺在木柴堆旁边,见柯美英带着一群陌生人回来,显得熟视无睹的样子,抬起头,盯着主人看,有气无力地摆了几下尾巴,又躺下睡它的去了。一只小花猫蹲伏在大黄狗旁边的凳子上,正打瞌睡呢。见主人回来,迅速从上面跳下来,“咪呀,咪呀”地叫着,绕着柯美英的腿脚跑。见主人不理它,便搭拉着尾巴离开了。院子的地上,满是炸碎的鞭炮屑,空气中还有一丝淡淡的火药味儿。门上贴着大红春联,“丰收全靠共产党,幸福不忘某主席。”檐口下挂着成串成排的年货,猪肉,鱼干,辣椒。窗台下的一只竹匾里,晒着白花花的米粉。
米粉是当地人特别喜欢的食物。在广州,马林西吃过机轧的宽米粉条,晶莹通透,看相很诱人。从小到大吃惯了小麦面条的缘故,米粉条吃在嘴里的口感虽然滑而爽,但是却有些难以下咽。在海口,又吃了一次凉拌的米粉条,依然没有吃出当地人的那种感觉。看来,这是个饮食习惯问题,不然,当地人怎这么喜欢吃米粉呢。柯美英家也是这样的。
马林西是第一次正儿八经地走进海南人的家。以前几次,也去过柯瑞英家的,但没有进去,只是在门口看了会儿。因为找她爸,没等进门,她爸就出来了。所以,马林西今天也就看得格外仔细。
柯美英家的房子是砖石混砌的,院子的三面围着半人多高的墙,屋里的梁柱是上好的木料,褐中透红的色调,一看就知道是十分结实的那种材质,表面有些粗糙,斧锯加工的痕迹清晰可见。屋里的桌凳、椅子、橱柜等家具,清一色是山里的原木打造,除了衣橱刷了油漆,其余的家具都暗淡无光。加上锅灶也在屋子里间,由于长期被烟熏的缘故,有些黑乎乎的。正中的墙上,贴着伟大领袖某主席标准像,两边是“听某主席话,跟共产党走”的大红对联。足有面盆粗的香炉里,燃着一柱胳膊粗的高香,屋子里香气缭绕。两旁是两只大大小小的铜烛台,大红的火苗一闪一闪,把身后墙壁上某主席画像的脸堂映得红扑扑的。
长方桌上放着的糖果和他们不认识的糕点,大盘小碟的菜肴,桌上摆得放不下了,又相互错开摆了半层,足有四五十个大大小小的碗碟。
早就听说,当地人喜欢把家里能吃的东西都摆出来招待客人。当然,必须是贵客。菜的份量倒不是讲究,有些菜,甚至每人都摊不上一筷子,有些做表面文章、玩花样似的。不管怎么说,柯美英今天把他们当作贵客了。而且,她爸爸妈妈还在锅上忙碌呢。显然,育种队员的到来,他们是觉得有脸的。一般人家是请不到育种队客人的。更何况,大陆人在海南人心中就有一种十分羡慕的感觉,他们觉得大陆人都很富有,觉得海南落后,少数民族就是贫穷的代名词。其实,大陆比他们这儿穷的地方多着呢。当然,谁也不愿意向他们透露这方面的信息,否则,不是自己轻贱自己么。
看得出来,柯美英父母也是老实巴交的地道农民,两位老人冲他们笑笑,仍忙着他们自己的事儿,其它的事,都交给了能说会干的女儿,脸上漾着幸福的微笑。不停地将做好的菜往桌上端。
虽说不是什么好酒,也是瓶装的甘蔗酒,喝在嘴里有小小的苦尾子。然而,他们都没有什么食欲,也许,过年这几天好东西吃多了,或是口味不对,每人面前的碗里都堆得满满的,柯美英还一个劲的往他们碗里夹菜:“吃呀。吃呀。这是海南的特产哩。吃点嘛。吃点嘛。”
大家客气地应酬着,开心地喝酒,不停地向柯美英介绍各人家乡的风情与笑话,逗得主人乐了,他们也乐了。
大概是盛情难却吧,马林西他们并没有吃多少菜肴,有的都没动筷子,满桌子堆得小山似的。酒倒是喝了不少,空了几个瓶。甘蔗酒度数低,又有些微甜,不知不觉就喝多了。非但是马林西,去的几个人,喝得都差不多了。回到宿舍,就倒在床上呼呼大睡,连晚饭都没起来吃。直到第二天早上才起床,头还有些晕乎乎的。
第四节 何处消遣两迷茫
昨天因为去了柯美英家,很快将一天时光给打发了。那么,今天干什么呢?
“真他妈的无聊。”许峰望着屋顶发愣。
“哪能干什么呢?没地方去,还不如在家躺着呢。”汪长松翻了一个身。
“要不去半坡。我想去印两件汗衫呢。”祁么祥已坐在床上,准备起来。
“汗衫什呢时候能去印啊。再说,大过年的,人家不一定开门呢。”马林西说。
“不然,我们去莺歌海吧,看盐场去?”许峰想出一个主意。
“你知道这里离莺歌海有多远?”马林西问,他是认真研究过海南岛地图的。莺歌海离他们这里有近一百里,不是步行就能简单走到的。
“能有多远,不是靠黄流很近的吗?”许峰有些心不在焉。
“足足有八十里,来回就等于一百六十里,你难道脑子进水了?别说玩了,单是这么多路起早带黑一天都走不完。”马林西很有把握地提醒大家。
“哪有这么远吗?”许峰感到很失望。
“哎,我们去海边捉海参吧。或者去天涯海角看看呢。”汪长松建议。
“不行。不行。捉海参要看潮汐的。只有在潮汐最小的时候才好捉呢。”祁么祥说,好像他经验十足似的。
“天涯海角也太远了,比莺歌海还远呢。就是从半坡坐火车,也要半天,而且在马岭停车的时间我们不知道。”马林西说。
一时间,大家都没有了主意。
太阳出来了,天气格外地好。谁也不想再赖在床上了,七手八脚地开始洗漱。
空气非常的清新,逆光下的椰林充满了诗情画意,大红的太阳将高大的椰子树照成了剪影,一束束光柱穿过浓密的树叶筛在空旷的打谷场上,摇曳着婆娑的倩影。
秧苗开始返青了,新一茬的甘蔗也开始长出尺把高的嫩苗,田野里一片葱绿,连绵成漂亮的青纱帐。
远山如黛,在湛蓝的天空下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