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重编

    第四十一章 重编 (第2/3页)

,至多不能超过十个人,否则的话,便很难做到有效的管理,即便是实行扁平管理,也不可能让他一个人管好这么好几十个人。

    所以他到这种地步之后,已经不得不从自己手下选出一些人来充当小头目了。

    考虑了一番之后,肖天健还是从老弟兄里面选出了几个能力相对比较强的人出来,让他们替代一些自己的工作。

    这几个人是铁头、冯狗子、石冉、赵二驴、李栓柱、靳夫子,除了靳夫子继续担纲临时后勤总管的活计之外,其余人等都被肖天健任命为班长。

    肖天健到这个时代之后,虽然多少了解了一些这个时代的军官制度,知道明代的军官自上而下有总兵、副将、参将、守备、千总、把总、总旗、小旗等官职,但是肖天健却对此颇有些不以为然。

    因为他总还是习惯于后世的军官称谓,而且军队的演变,也正处于新旧交替的时代,这个时代西方正在进行各种军事改革,这里完全都是他说了算,他完全没有必要效仿这个时代的军队编制,所以干脆,他便拿来了后世的军队编制,来对他手下的队伍进行编制。

    于是这几个新鲜出炉的班长大人们便就此走马上任了。

    肖天健还听取了一下行伍出身的阎重喜的意见,了解了这个时代中在军队中还存在家丁、战兵、辅兵的区分,家丁不用说了,那是这个时代为将者的亲信手下,也是最具战斗力的一些士兵,算是为将者的嫡系,也是军队的骨干中的骨干,除了家丁之外,还有战兵,这些战兵战时将是军队的主要作战成员,配合主将和家丁们上阵作战之用,而辅兵就不用说了,就是辅助兵员,大多是老弱病残的士兵组成,随军出征的时候,主要负责一些杂役,养马、做饭、挑水……等等杂活,完全没有战斗力可言,也不会被用作上阵作战。

    对于阎重喜所说的情况,肖天健后世还是有所了解的,琢磨了一下之后,觉得自己绝不能搞什么家丁,那样的话,等于是自己毁了自己的队伍,如果这么做的话,他的队伍很快也将像明军一般那样溃烂,军队很快便会失去战斗力。

    而他的设想中,自己的队伍必须要保证上下一心,以严格的纪律约束每一个人,使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堪用的作战成员,而不是仅仅依靠那些少量的家丁来维护个人利益,他的队伍必须是一个整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有人都必须要服从于集体意志,为集体利益奋战,而绝对不能出现任何类似将领和家丁那样的小的利益集团。

    但是他也不能不承认辅兵存在的价值,在每一支队伍之中,都少不了这样的辅助成员的存在,而且他也不可能保证自己的手下每个人都是一个合格的作战士兵,所以对于辅兵的问题,他倒是不怎么排斥,毕竟后世的军队中也存在类似的辅助兵力,比如运输兵、文职人员等等。

    眼下他暂时不可能像后世军队那样将兵种划分的那么清楚,所以暂时他只能划分出战兵和辅兵两个兵种,作为他的队伍的基础构架。

    在想明白了这一点之后,肖天健立即便开始对他麾下的这几十个人进行整编,他从这六十人之中,挑出了新老成员中的十几个因为各种原因不适于作为一线作战成员的人,交给了靳夫子管理,暂时让他们做辅兵使用,平时负责一些老营的杂物,出战的时候可以负责运输、做饭等事情,尽可能的让剩下的人专心于作战和练兵。

    但是被编做辅兵,并不等于他们便彻底脱离了训练,对于这些辅兵来说,肖天健同样也要求他们接受训练,只不过是在训练强度方面,比起剩下的那些战兵减半而已,早晨照样也要跟着跑操,起码也要完成三公里左右的越野跑才行,上午还要参加正式的队列以及长枪突刺的训练,这样可以使他们真的遇上了敌人的时候,不会成为一群待宰的羔羊,这种最基本的战斗力还是要有的。

    而剩下的四十多人,则全部充任战兵,他们这些人则完全脱产,除了每天轮流在山口放哨的人之外,其余的全部要进行全天大强度的训练。

    但是接着肖天健便遇上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战兵和辅兵的待遇方面的问题,战兵那可是以后要上阵真刀*面对面的跟人搏命的,相对辅兵来说,他们做的事情要危险许多,训练也要苛刻很多,如果没有一点区别的话,那么鬼才会傻乎乎的当这战兵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