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大中天工全书

    第一百八十章 大中天工全书 (第2/3页)

业的技术手艺的同时,他和工部的官员们商议之后,第一次在中国提出了专利的概念。

    这里面便牵扯到了专利法的问题,肖天健在工部提出,要建立一套相对于比较完善的专利保护的法令,也就是编纂出中国第一部专利法。

    通过专利法,让各地工匠申请专利,凡是申请了专利的工匠,他们的技艺都可以得到保护,不管是朝廷今后用到他们的专利,还是个人用到他们的专利,都要给这些专利拥有着提供一定的补偿,使得他们可以从中获得利益。

    另外肖天健还提出,各地官府要尽可能为这些掌握着高超手艺的工匠们,提供保护和支持,帮着他们扩大生产能力,更好的将这些难得的手艺保护和传承下去。

    但是前提是这些工艺手段的掌握者,必须要将他们所知的工艺手法详实的记录下来,保存在工部的专利局之中,今后一旦他们因为各种原因,失传了这些手艺,而工部还能通过保存的记录,将这种失传的工艺手段复原出来,继续传承下去。

    这种事情肖天健提出来之后,工部便开始着手办理,但是对于很多官吏来说,觉得肖天健这么做有点小题大做,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工匠也是他肖天健的臣子,现如今朝廷要编纂一套全新的《大中天工全书》,那么这些工匠们便有义务贡献出他们的手艺。

    至于什么专利保护,这个时代的官员还有普通人,都根本没有一点这方面的意识,更谈不上主动保护了,而肖天健提出什么专利保护,在他们来看,根本就是多此一举。

    许多人认为,只要皇帝要的东西,去找工匠们要就成了,何必要再给他们拿钱,还要保护他们的利益?谁要是不肯交出来的话,只需要将他们拘来,一通板子下去,谅他们也不敢不说。

    但是肖天健却在工部说的明白,这件事只能采用柔和的手段来办理,决不许各地官府,为了搜集这些工艺手段,便对那些掌握着这些技术的工匠们轻易动粗用强,虽然这么做短时间可以将很多工艺技法收集整理出来,但是对于长久来说,却并不利于继续让工匠们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

    而且这套《大中天工全书》将会作为一个开放的书库,每隔几年时间,便要对各个行业进行重新整理补充,将各种新创造出来的工艺补充进去,不断的进行完善。

    当然这套《大中天工全书》也不会作为公开刊印发行的书籍上市销售,而是作为技术资料放在工部之中作为技术储备,随时可以备查,否则的话就等于把许多技术都给公开化了,如果都是中国人采用的话,倒还不成什么大问题,好歹肉烂都在锅里面,可是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发展,一旦公开的话,许多技艺便会被流传出去,这不就等于自断中国人的财路了吗?

    肖天健知道后世很长时间里中国人根本不知道技术壁垒的问题,即便是到了现代,中国的许多部门还不知道什么专利技术保护的问题,别的不说,就单说狡猾的小鬼子,就从中国弄去了不少的古老技术。

    比如说宣纸这一项技术吧,二战之后日本人本来早就觊觎中国的宣纸制造技术,从清朝的时候便想尽办法想把宣纸制造技术偷回去,但是却一直没有成功,七十年代的时候,日本人派出商团来中国,本来是想要谈和中国合作生产宣纸的问题,结果有些中国官员,居然傻乎乎的带着小鬼子到宣纸厂里面参观,事无巨细的将整个宣纸的生产流程都让小鬼子看了个通透,结果小鬼子高兴的屁颠屁颠的便回了日本,合作生产的事情也自然不提了,没多久日本工业化生产的宣纸便投放了市场,而且恬不知耻的称中国的宣纸第一,日本的宣纸第二,但是日本的宣纸产量却远超过中国。

    还有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带头为了防治疟疾研制出来的青蒿素,中国人不知道自我保护,按照狡猾的外国人的要求,开什么学术研讨会,以政治任务的要求,让屠呦呦把整个青蒿素的研制公开,结果是中国人自己没有申请到青蒿素的专利,却让外国人把青蒿素的专利给申请了去,用来大批生产大发横财,但是作为发明者的屠呦呦却对此没有专利权,白白让外国人大发横财。

    这样类似的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