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奇怪圣旨

    第二百零二章 奇怪圣旨 (第1/3页)

    大中军不是当年的明军,这里也不再是当年的萨尔浒,可是为了调动士气,多尔衮想方设法在建奴军之中,连连提及当年的萨尔浒之战,称汉蛮子不可怕,只要他们上下齐心,定能再在盛京城外再建新功,重新再现当年萨尔浒之战。

    虽然多尔衮表面上像是信心满满,但是对于建奴的士气提升并没有起到多少作用,因为建奴上下,谁都知道多尔衮乃是大中军的手下败将,而且还是一个常败将军。

    从当年崇祯十一年入关,到山海关之战,进而又是去年的锦州大战,接着辽阳之战,多尔衮这些年来,和大中军交手不止百余次,但是结果是他只要碰上大中军,几乎都是逢战必败,从无一场像样的胜迹可言!

    现如今所有人都知道,大中军大军来了,而且兵多将广武力超强,他们满洲八旗,现如今镶蓝旗尽毁,正红旗、镶红旗几乎全没,正蓝旗到现在也没有回复,镶黄旗也损失惨重,两白旗兵力尚不足全盛时期的一半,仅剩下正黄旗尚且保存着一定的实力,但是当年那些能征善战的建奴将领们,这个时候一个个却都成了昨日黄花,已经凋零。

    屈指算来,建奴这些年来,折损在大中军手下的大将,先是岳托死于崇祯十二年出关,接着阿巴泰死于崇祯十四年通州之战,豪格也在通州之战之后失踪,后来鳌拜死于金州之战,罗洛浑死于去年的盖州之战,阿济格死于辽阳之战……

    现如今建奴之中还能算上勇将的也仅剩下了多尔衮和多铎等少数几员大将,而这些所谓的大将,又有谁不是大中军的手下败将呢?

    所以不管多尔衮如何鼓吹再现当年萨尔浒之战,可是建奴军之中,却弥漫着一种难以遏制的失败情绪,虽然他们为了他们的荣耀,决定留下和大中军在盛京决一死战,但是看好这一场大战的建奴却少之又少。

    再加上严重的粮荒,让建奴军上下几乎人人吃不饱,这半年多下来,大部分建奴都饿的是面黄肌瘦,就连他们引以为豪的马甲兵,这个时候许多人都已经没有了战马,成了步甲,只能徒步参战,他们最为倚重的骑兵优势,在这个时候也早已无法再次发挥出来。

    随着八月二十这一天的临近,大中军和建奴军纷纷开始开赴到了盛京周边,在八月二十日之前,许多地方便已经提前开始发生交手,大中军一支支的抵达了他们预定的出发地点,迅速的将出发地周边的建奴肃清。

    这种肃清行动完全可以说是一场屠杀,凡是不肯立即投降的建奴,都迅速的被大中军的各路人马迅速的肃清,大中军为了减少后勤供应的麻烦,甚至于采取不收容俘虏的政策,凡是抓到建奴,不论男女老幼,直接杀掉,省的还要将他们向后方输送耗费粮食。

    渐渐的建奴军开始被各路大中军兵马挤压到了盛京周边的二十多里范围之内,两个骑兵师这个时候充当了遮蔽部队,依靠着他们的机动优势,不断的将大中军四周出现的建奴骑兵击退,死死的压制住了建奴大军的哨探,使之无法深入到纵深探查大中军的行动和兵力部署。

    更多的大中军斥候,则提前开始和建奴的哨骑进行了一番大规模的绞杀战,双方都极力的压缩对方的侦查范围,之前大中军斥候在和建奴哨骑交手的时候,并不占多少便宜,只能依靠着他们拥有望远镜的优势,来提前打伏击战,方能占据优势,但是这种情况在天元元年之后,已经开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大中军有意识的吸收了相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