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来自李丽芳的衷心感谢【五千字,求订阅求月票】

    167、来自李丽芳的衷心感谢【五千字,求订阅求月票】 (第2/3页)

    顾晨今晚太殷勤,逃不过肖晓芳女士的法眼。

    “你觉得……我签个遗体捐赠意向书如何?”顾晨掏出填写的意向书,递到肖晓芳面前。

    毕竟这也是一件有意义的大事,顾晨也不清楚家人的看法,还是要拿出来跟二人商量一下的。

    肖晓芳女士的目光一下就变了,赶紧接过意向书看了看。

    而顾晨则在一旁仔细的观察。

    杀气?

    没有。

    怒气?

    也没有。

    最要命的是,肖晓芳竟然笑了,该不会是被自己的行为吓傻了吧?

    “老妈,你……没意见?”

    顾晨弱弱的问了一下,准备迎接一场狂风暴雨的洗礼,和各种万箭穿心般的唠叨。

    “我能有什么意见啊?儿子决定的事情,那就听儿子的,对吧老顾?”肖晓芳扭头看向了顾百川。

    “听你妈的,你妈的意见就是我的意见。”顾百川同志面不改色,仿佛这件事情听起来,也并不算什么大事啊。

    “你们……就真的没有一点点意见吗?”

    气氛如此祥和、平静,顾晨甚至感觉这不会是个圈套吧?

    比如先同意,然后两人背地里再商量如何打消自己捐献遗体的意愿。

    比如跟自己说很多遗体捐献者,成功缓解了不少医学生对解刨尸体的渴望。

    比如躺在医学院的解刨台上,让学弟学妹们看看学长的风采。

    毕竟这种事情也不是第一次了……

    顾晨清楚的记得,自己第一次独立去上学的时候,肖晓芳女士和顾百川同志,也是说得慷慨激昂,说不会送你的。

    结果顾晨背着书包去上学,肖晓芳女士和顾百川同志,就一路偷偷的尾随跟踪,结果被路上一名见习巡警看见了,还以为是两个人贩子,盯上了独自上学的顾晨呢。

    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

    所以,顾晨还是要进一步观察二人的反应。

    “想做就去做吧。”肖晓芳继续啃苹果,也没想象中的多大反应,说道:“捐献遗体也没什么不好的,总比火化要强一百倍吧,至少有用的器官,还能活在别人身上,而且万一有一天科技发达了,根据脑子把你复活了,你可不就赚了吗?至少火化可是灰飞烟灭啊。”

    “老妈,你说的好有道理啊。”顾晨也被肖晓芳的观念震惊到,心说原来我老妈这么开明的?

    “要我说,遗体捐赠这件事可以推广。”顾百川同志也放下笔,扭头加入了讨论:“但不能像火葬一样成为主流,要不然可能会催生一些灰色买卖,甚至是违法犯罪行为。”

    “遗体捐赠了,还能把火化费给省了,多省事啊。”肖晓芳将吃完的苹果,直接丢进垃圾桶,顺手抽了一张纸巾擦擦手,继续说道:

    “捐了也好,捐了好歹能把自个的尸体,从不能燃烧发电也不能填埋堆肥的有害垃圾,变成可回收垃圾,这样不是挺好吗?”

    “老妈英明啊!”顾晨喜出望外。

    原本还以为要迎接一场激烈的争辩,结果二人就这么乖乖的顺从?

    简直比想象中的容易一百倍。

    早知道这样,也不用这么煞费苦心的。

    ……

    ……

    第二天。

    顾晨一早来上班,同事们也都开始忙碌着各自的事情。

    “顾晨,听说你昨天去登记捐献遗体了?”一名三级警司见顾晨来上班,便走过来问道。

    他也是昨天看到顾晨第一个去登记捐献遗体的意向……

    而且昨天很多年轻的警员也都看见了,尤其是三组的一些还没登记的老同志。

    “是啊。”顾晨将包放好,拿起桌上的水杯去饮水机旁装热水。

    “那你家人会同意吗?你还真敢去登记啊?”又一名老同志抬起头问道。

    顾晨是芙蓉派出所,昨天第一个去登记捐献遗体的警员,因此铁定要成为今天一早的热门话题的。

    作为“前线记者”,老同志们得赶在中午食堂开饭前,积累好足够的谈资。

    顾晨坐回到座位上,笑道:“当然同意了,我爸妈还说,遗体捐赠了,还能把火化费给省了,多省事啊!”

    “哈哈,那顾师弟的爸妈可真开明啊。”一直在仔细聆听的卢薇薇也笑着说。

    心想着自己将来的婆婆公公,如果是这样开明的人物,那也很好相处啊……

    王警官喝完牛奶,打了一个响嗝道:“他们就这么顺利的同意了?就没给你一丁点阻碍?”

    感觉应该不会这么的顺利啊……

    一般人的家庭,都是会极力反对的,不少高警衔的警察家属,就因为极力反对而没有签字成功。

    顾晨摇头:“没有。”

    “人家顾师弟这么优秀,他的家庭肯定也优秀了,老王你就别瞎猜了。”卢薇薇欣赏的看了顾晨一眼,问道:“是吧顾师弟。”

    顾晨笑了笑,没接话。

    别说是这些老同事了,就是自己也很意外啊,原来爸妈这么开明的。

    通常来说,捐献遗体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像国外就已经很流行了。

    不少人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医疗机构,医学院,供一些医学生进行解刨作业。

    这样的直观体验,可不是说解刨几只小兔子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