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气愤至极

    第119章 气愤至极 (第1/3页)

    三位郡主对卫青进行了轮番谈话,而卫青能三十多岁能当上二品实权将军,也并不是光靠卫子夫上位的,他无时无刻不在揣摩言语之外的音律。

    最终,卫青听出了什么意思,以需要练兵为由出了将军府。

    “将军,他们这是在拉拢你呀。”若瑶跟随卫青来到府外边走边说:“昨天他们去见了公孙丞相,公孙丞相说他们此番进京是有目的的。”

    卫青有着超强的整治意思,郡主们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他还是知道:“若瑶,这几天,你要好好的跟着他们,他们早不进京晚不进京,公孙弘上任颁布推恩令他们就进京,本将军觉得这其中必有蹊跷,兴许他们真正的目的就是因为推恩令。”

    若瑶虽然不知道推恩令现在落实如何,但他知道,这是事关诸侯国生死存亡的一道法令,诸侯王们会采取一切措施来反抗,毕竟都是刘家的子孙,这其中就包括动用武力推翻刘彻,来保全自己的利益。

    若瑶心领神会的问道:“将军,既然朝廷知道诸侯国有二心,为何不出面阻止?”

    卫青意味深长的说道:“在大汉朝有大大小小三十多个诸侯国,他们对自己的国家拥有自治权力,拥有兵权,都是刘家子孙,现在朝廷内忧外患,如果一旦发生事变,朝廷是无力对付诸侯国和匈奴两个猛兽。”

    汉初,刘邦鉴于秦王朝孤立而亡的教训,广建王侯。先封“异姓七国”(韩、赵、楚、淮南、燕、长沙、梁),继而在消灭异姓六国(长沙除外)的过程中建立“同姓九国”(楚、荆、代、齐、赵、梁、淮阳、淮南、燕),实行了郡、国并存制。

    文帝、景帝时期各又分封诸侯国二十多个,到景帝后期,天子发现越来越多的诸侯国对自己威胁很大,于是削藩,令诸王不得自治其国,但收效甚微,而诸侯王争取自治权力与朝廷收回权力的斗争始终是西汉最残酷和最尖锐的斗争。

    从目前的形势看,刘彻想一举解决诸侯国的问题看来很难,哪怕就是知道诸侯王们要造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