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接战

    第65章 接战 (第2/3页)

“庚寅之变”,朝野震动,为加强遵化城的防御能力,顺天巡抚、都御史孟春重修城池,增建东南城楼。明万历九年,总理蓟镇练兵事务的戚继光,用他从浙江带来的客军,将整个遵化城进行拆除并重新设计修建。重建后的遵化城周长1251丈,城基厚度30尺,高3丈6尺,城墙筑有垛口1341个,东西南北四面各有城门一座,分别名为镇海,戴京,时薰,拱极。

    顺义军经过遵化城,必须要从南门外的官道上经过,绵延两里的队伍,如果后金军从城里出来,以横向队形对顺义军展开攻击,那么无论是机枪还是迫击炮,都很难有效阻挡,顺义军很大可能会被击溃甚至歼灭。杨铭今晚这样过城,其实是在向皇太极学习,去年十一月十三日,皇太极数万大军趁夜“潜越蓟州”,袁崇焕的两万关宁铁骑缩在城里不敢出来,让皇太极轻而易举地突破蓟州防线,兵锋直抵北京城下。

    如果没有今天的大胜,杨铭是不敢这么冒险过城的,按他的判断,岳托今天刚遭受震憾性的惨败,应该是不敢出来的,虽然如此,杨铭还是布置了防范措施。

    “四连谢庆元听令,顶住城门,防范敌军出城袭扰。”

    按照杨铭的命令,四连的掷弹兵、弓手、长枪兵从行军队列中分离出来,无声无息地向着遵化城的南门摸去,一直抵近到离城门200步的距离,以骑兵分在两翼,弓手和长枪兵居中的部署列成防御阵形,掷弹兵则照样是放在最前排,他们的67手雷是跨越时代的利器。

    城上的后金军已经听到了远处传来的车马行进之声,满月的光照之下,朦朦胧胧地看到一支大军正从城外经过,及至又看到一支队伍向着城门而来,人影越来越近,惊骇之下立即鸣警,随着尖锐的警锣声响起,城头上一片忙乱,更多的火把燃起来了,火光在城墙上跳跃舞动着。

    “韵秋,你随着大部队走,我去那边看看。”杨铭决定亲自去跟四连一起顶城门,他从亲兵手里接过249机枪,一边安装着200发弹匣,一边对韵秋说。

    “我跟你一起去!”

    “不用,你跟着大部队走,我们随时保持联络。”杨铭从马背上的行囊里取出一支anprc154单兵手持电台递给韵秋。

    “这……这东西怎么用?”韵秋一路上都看着杨铭使用对讲机发号司令,甚至打趣闲聊,对这种神器既惊讶,又羡慕,现在杨铭给她一支,她倒有点无所适从了。

    “很简单的,超市大妈都会用。”杨铭给韵秋简单示范了一下,“这里旋一下,就打开了,能听到声音了;要说话,就按下这里。”

    说罢杨铭便带着两名亲兵朝着城门的方向策马而去,马蹄嘚嘚,几分钟便到了四连的阵列之前。

    “情况怎样?”杨铭制止了谢庆元下马行礼,直接询问战情。

    “将军,他们好像在捣炮。”谢庆元在马背上拱手报告道。

    200步300米的距离,弓箭射不到,但虎蹲炮是可以打得到的。虎蹲炮是一种前装炮,使用前要先清刷炮膛,然后将火药装入炮管内,埋好导火绳,用木马子将火药捣实,再用泥巴糊上一层,然后再装入铁制的弹丸,点燃导火绳击发,整套程序很是繁琐。

    “不用慌,那玩意打不准。”杨铭安慰着谢庆元。皇太极潜越蓟州时,也是派200骑顶着城门,袁崇焕上万大军出城列阵迎战,双方大眼瞪小眼对峙了四个小时,互相都不动,最后袁崇焕令副将周文郁发炮,打了一炮毛都没伤着一根,后金200骑转身大摇大摆地离去了。

    明军的炮术如此,后金军就更不用提了,按杨铭记忆中的历史,现时的后金军使用大炮还没啥经验,也不会用炮铳测量射角,准度很差,后金军熟练使用大炮是在两年之后,孔有德带着西洋教官训练的炮兵部队投降之后的事。

    谢庆元镇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