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募捐拍卖(三)

    第十七章 募捐拍卖(三) (第2/3页)

时期被尚为兵部郎中的刘大夏刘公焚毁的史料,所余者仅此一箱,包括宝船图纸、航海日志及所行海图。然皇帝敕书、船队编制及名单、账目等等许多史料皆已遗失。底价一万两,每次加价一千两。”

    文献记载,郑和下西洋的档案《郑和出使水程》原存兵部。明宪宗成化年间,皇上下诏命兵部查三保旧档案,兵部尚书项忠派官员查了三天都查不到,已被车驾郎中刘大夏事先藏起来。项忠追问官员,库中档案,怎么能够失去?当时在场的刘大夏说“三保下西洋,费钱几十万,军民死者万计,就算取得珍宝有什么益处?旧档案虽在,也当销毁,怎么还来追问?”。此话一直被大明官员百姓所推崇,奉为为民请命的典范,所以时至今日许多人对于这箱史料的认知也仅作为一个可以研究三保航海的珍贵史料而已。

    此时拍卖厅内听到是此份旧档案时激动不已的除了几个洋人外便是行知先生,行知先生曾与徐光启讨论过航海的重要性,二人唯一遗憾的便是这份《郑和出使水程》档案的遗失,如今失而复得,他怎么能不激动。

    行知先生陶皖华不自主的紧紧攥着身边一位夫子的袍袖,喃喃道,“这箱东西我一定要拍到。”

    旁边的夫子尚未听清行知先生嘀咕的是什么就见他已站起身来举手道,“行知书院出一万一千两。”

    这还是今日拍卖第一次第一个拍卖就在底价上加价的。

    “天主教会费尔南德出价一万两千两。”

    “我出一万三千两。”法兰西人阿德里安操着一口生硬的口音举手道。

    “一万五千两。”行知先生继续举手竞拍,这次一下加了两千两。

    “一万六千两。”不列颠人威廉也加入了竞拍的行列。

    “两万两。”费尔南德再次出价。

    此时行知先生有些为难了,今日行知书院准备的银两只有七万两,另外五万两是用来预备输了之后支付额外的捐赠的,可是这箱档案对他来说太过重要,思索了一会行知先生便冷静了下来,先观察一下局势吧,实在不行便先动用那笔银子,最后输了再想些办法补上。

    只是在行知先生略微停顿的片刻,及第书院的这箱档案便已经涨到三万两了,而三个洋人仍没有停下的意思。

    此时竞拍的三个人除了费尔南德已经来大明十几年了,并在城南教会传教,另外两批人皆是来大明的西方商人,这时的大明并不允许与海外通商,所有的贸易往来皆是以朝贡贸易的方式,即所谓“惟不通商,而止通贡”。各国官方使者以朝贡名义向大明献上“方物”,大明将对方所需物品作为赏赐颁发。此外,也允许贡使将所带多余物品与民交易,但“有贡舶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

    这两批法兰西人和不列颠人以及另外几个和费尔南德在一起的佛郎机人都是来与大明进行朝贡贸易的。

    经过十几轮竞拍,价格已经升到了五万三千两,此时法兰西人似乎与不列颠人达成了什么协议,已经退出了竞拍的行列,此时只剩下佛郎机人费尔南德和不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