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21章 冷清的上元节

    第0221章 冷清的上元节 (第2/3页)

十岁的事情,他不敢想。

    在这个人均寿命三十岁左右的年代,活到七八十的,那都是稀罕事。

    能活过百岁的,那都是人瑞。

    即便是身上无官无爵,只是一个寻常人,赵祯这个当官家的见了,也得以礼相待。

    寇季在寇准满脸笑容中,拱了拱手,离开了寇准的卧房。

    此后几日,仍然在年节期间。

    除了寇准偶尔会入宫去关注西北的战事和淮南、江浙一带的粮荒问题以外,寇季这个朝散大夫,都没怎么出门。

    朝廷针对西夏的战事,不需要他插手。

    朝廷针对淮南、江浙一带的战事,也不需要他插手。

    准确的说,轮不到他插手。

    上元夜的时候。

    刘亨、曹佾、范仲淹三人到了寇府,邀请寇季去汴京城里游玩,赏赏灯会,逛逛诗会,猜猜灯谜,顺便看看汴京城里那些个豪门大户养出来的娇小姐。

    寇季没有推辞,点头答应了。

    寇季给自己荷包里装满了金、银榆叶,挂在腰间,随着刘亨三人出了门。

    寇季不像是刘亨、曹佾那两个货,出门的时候还带着三五个豪仆,专门被他们背着铜钱,供他们花销。

    虽说金、银在大宋并非法定货币,可它们能被当成货币使用,寇季也就没有必要跟铜钱死磕。

    寇季如今不缺钱,甚至还逐渐在向钱多的花不完的方向靠拢。

    前几日的时候,寇忠在帮寇季打理江陵两百户食邑的时候,还询问寇季,要不要在江陵两百户食邑所在的地方,建立三两个铸币作坊。

    寇季听到这个提议以后,吓了一跳。

    还带自己铸钱玩的?

    寇忠见寇季不懂这个,立马给寇季科普了一下大宋铸币的律法。

    在寇忠的科普下,寇季才知道。

    在大宋私造铜钱,不算合法,但也不算违法。

    所以民间私造铜钱成风,导致各地铜钱斤两不一,各地铜钱,皆有各地铜钱的特点,以至于金对铜币、银对铜币,兑换的价格也各不相同。

    在汴京城,一两银子可以当一贯半的钱用,可在秦川等地,一两银子可以当成十贯钱用。

    不是因为当地铜不值钱,而是因为当地人用的是铁钱。

    在寇季眼里,大宋的货币政策,比一锅烂粥还烂。

    就这,朝廷还一直是半管不管的状态。

    寇季觉得,他要是掀起一场货币战争的话,能把大宋一半的钱财,揽到自己手里。

    这个想法有点对不起赵祯。

    所以寇季在生出这个想法后不久,果断掐死了这个想法。

    然后愉快的批准了寇忠在江陵建立铸币作坊的事情,并且大手一挥,让寇忠建十个。

    并且还给寇忠写了一份如何在偷工减料的情况下,铸造出精美、耐用、人人都爱铜钱的方案。

    寇忠拿到了这个方案,就去找府上的工匠商量。

    他觉得,寇季这个方案在府上施行一下,就足以让府上的钱财,翻一成。

    也正是因为如此,寇季已经没必有去省钱,也没必要去想方设法的去赚钱。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学会怎么花钱。

    怎么大把大把的往出花钱。

    寇季的荷包里塞的鼓鼓的,把两只七彩鸳鸯撑的肥嘟嘟的。

    在汴京城里的各种灯笼照耀下,十分耀眼。

    刘亨、曹佾、范仲淹三人陪在寇季身边,他们早就瞧见了寇季腰间的鸳鸯荷包,只是十分默契的选择了没有向寇季追问此事。

    四个人出了寇府所在的巷子,在马行街上晃荡了一圈,有些了无生趣。

    刘亨埋怨道:“比起往年的上元夜,今岁的上元夜格外冷清。”

    范仲淹淡淡的道:“先帝大丧期间,该守的规矩还是要守的。”

    刘亨不乐意的道:“纵然不让放药发傀儡,不让金明池的水军操练一番让百姓们观看,那也得弄点灯会,让人猜一猜灯谜啊。”

    范仲淹指着一旁用木牌取代了灯笼的灯谜摊子,道:“那不是吗?”

    刘亨瞧着那穿着浆洗的发白的长袍的摊主,撇嘴道:“一个破穷酸,那三五个铜钱当赏钱,偏一偏无知妇孺还行,能骗到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