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51章 英雄迟暮

    第0351章 英雄迟暮 (第2/3页)

国时期的金元卷……

    寇准听到这话,皱起了眉头,一句话也没说,似乎在权衡利弊。

    寇季瞥向了陈琳。

    给了陈琳一个眼神。

    陈琳会意,长叹了一声,略微上前几步,道:“寇公,寇季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交子最早出现在川蜀,由蜀中的几大商家掌控。

    他们滥发交子,失信于百姓,被百姓群起而攻之。”

    陈琳之所以帮着寇季说话,也是为了帮赵祯争利。

    交子铺若是被朝廷掌管,赵祯的内库就别想见到一个铜钱。

    更关键的是,他也不愿意看到交子铺纳入朝廷以后,被寇准或者刘娥掌握,平白的助长这二人的气焰和野心。

    寇准听闻交子滥发,已经引起过了动乱,顿时眉头皱成了一团。

    “交子铺如此麻烦,牵扯又这么多,那就停了好了。”

    脱离掌控,又或者不便于掌控的东西,寇准都喜欢把它们扼杀在摇篮里。

    这并不是寇准一个人的想法,几乎大部分的上位者,在处理事情的时候,都是这个想法。

    寇季闻言,有些不乐意了。

    我费尽心力,好不容易把交子铺弄出来,若是你一句话给停了,那我岂不是白忙活了?

    寇季果断开口道:“祖父,此举并不妥当。民间既然有人尝到了创办交子铺的甜头,必然不会轻易放弃。我们若是不创办一个交子铺,引导其走上正途,打压那些颇具野心的商人,交子必然会在那些商人们滥发下,成为朝廷的祸患。

    况且,交子铺的创办,对朝廷而言,利远远大于弊。

    就那此次洪水泛滥的事情来说。

    仅仅是因为一个常平仓亏空,就差点让十数万黎民百姓,死于非命。

    若不是因为保州军民及时送来粮食,帮朝廷解围,后过恐怕不堪设想。

    汴京城尚且如此,那地方上呢?

    地方上每逢大灾大难,死去的百姓数以万计,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赈灾不力的缘故。

    又或者是地方上的官员,层层克扣灾民们的赈灾粮饷的缘故。

    若是有了交子铺,那就不同了。

    朝廷只需要将赈灾需要花费的钱财,交给交子铺。

    派遣快马,拿着交子铺开具的交子,去当地交子铺直接提钱,用于赈灾。

    可以避免中途的车马损耗,以及耽误的时间。

    还能防止地方上的官员层层克扣。

    不仅如此,一旦地方上赈灾的时候,缺少粮食,朝廷还可以委托各地的交子铺,从各地收粮,运送到受灾的地方。

    一应军饷的发放,以及边疆军需的供应,也可以借助交子……”

    寇季洋洋洒洒,给寇准讲解了许多交子的好处,从军政到民生,皆有涉猎。

    他可不是慕崇等人,对交子的了解,还存在在表象上。

    寇准听着寇季的讲解,越听眉头皱的越深。

    寇准若是听不懂还好,偏偏寇季讲解的很直白,他也听懂了。

    正是因为听懂了,他眉头才紧皱在一起,迟迟不能舒展。

    寇季所说的那些交子铺的好处,他能够理解。

    可一旦朝廷借用了交子铺做事,那么交子铺逐渐的会成为一个影响大宋方方面面的大衙门。

    纵然交子铺中没有官员,交子铺内的管事、掌柜的等人的地位,也不输给衙门里的那些官员。

    一旦交子铺铺设到了整个大宋,交子铺称之为外庭,也不为过。

    更重要的是,一旦朝廷采用了交子铺做事,那么许多原有的理政方式、方法,将会被全面推翻。

    朝廷必须重新拟定出新的理政方式方法。

    这对寇准而言,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寇准理政多年,早已习惯了朝廷现有的理政方式,猛然的变换一套理政方式,他有些难以应对。

    破旧迎新的魄力,并不是谁都能拥有的。

    寇准皱着眉头,站在原地,一言不发。

    寇季、赵祯二人也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盯着他。

    赵祯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远比寇准快。

    足足一个时辰后。

    寇准缓缓回神,目光落在了寇季、赵祯二人身上,神色格外复杂。

    寇准没有再说一句话,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