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97章 臣天生独具慧眼!

    第0797章 臣天生独具慧眼! (第2/3页)

    范仲淹缓缓点头,“唐太宗皇帝李世民的陵墓。”

    寇季点头笑道:“听说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真本,就在李世民的昭陵之中。你去了陕西府以后,带人挖了李世民的墓,将里面的兰亭集序真本拿给我。”

    范仲淹闻言,一脸惊恐的看着寇季。

    寇季见此,哈哈大笑。

    范仲淹见此,意识到自己被耍了,哭笑不得的看着寇季。

    寇季笑了许久,止住了笑声道:“你认识我也有些年了,知道我不喜欢朝堂上那一套行事规矩。我推举你出任陕西府知府,是看中了你的才能,并没有其他目的。

    你在我面前说客气话,恐怕并不是真的想帮我做什么吧?”

    范仲淹坦言道:“朝廷突然改路为府,学生身为朝廷新设的第一府的知府,所要面对的都是未知的东西。如何治理一府,自然得向先生你请教一番。”

    寇季猜到了范仲淹找上门会问这个问题,心里也有腹稿,他对范仲淹道:“朝廷改路为府,旨在推行新政。新政是自上而下的,也是自下而上的。

    朝廷治府、府治州、州治县。

    数县为一州、数州为一府、数府为一国。

    所以,你到了陕西府以后,需要做的就是指引府下各州的知州,治理各州。

    各州再指引州下各县,治理各县。

    具体如何指引,就不需要我教你了。

    你曾经在地方任职过很长一段时间,知道如何治理地方。

    你在河西也学习过如何带领百姓发家致富,知道如何带领百姓发家致富。”

    范仲淹听完了寇季的话,若有所思。

    范仲淹又不是什么官盲,他为官的时间比寇季还长,寇季一点,他就明白了府治的关键。

    也开始思索起了如何依照新政治理地方,带领百姓发家致富。

    寇季在范仲淹思索的时候,继续道:“随后我会将汴京城内的纺织作坊,迁移到长安,助你一臂之力。”

    范仲淹闻言,缓缓回神,他沉声道:“先生厚爱,学生愧不敢领受。”

    汴京城的纺织作坊,算是汴京城内的一大支柱产业。

    算上其他各地的分作坊的话,算得上是大宋的一大支柱产业。

    其产出的布料,不仅供应给大宋百姓,也远销到了青塘、西州回鹘、交趾、辽国,以及海外诸国。

    每一岁的岁收,多的惊人。

    如此一大支柱产业,从汴京城撤出,扎根到长安。

    长安必然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富起来。

    寇季此举,等于是在他上任的时候,送了他一桩大功绩。

    以纺织作坊如今的规模,迁移的话必然会有所损失。

    所以范仲淹觉得寇季的恩情,他领受不起。

    寇季笑着道:“我也没说一下子就将纺织作坊迁移到长安。我会先派遣人去长安设立分作坊。然后借着分作坊,招工、引商。

    等到长安的分作坊有了成效以后,我才会将汴京城内的纺织作坊全部搬到长安去。”

    范仲淹听到这话,脸色好看了不少,他盯着寇季道:“先生,学生不明白,纺织作坊在汴京城内办的好好的,为何要迁移到长安去?

    若仅仅是为了照顾学生的话,那大可不必。

    学生承蒙官家和先生厚爱,此去陕西府,一定会引领着陕西府的百姓发家致富。

    学生不才,但也在河西跟着先生学习了许多牧民之道。

    有先生教授的牧民之道,学生一定能够让陕西府的百姓富起来。”

    寇季笑道:“将纺织作坊搬到长安去,有照顾你的意思,但更多的是为了纺织作坊的发展。”

    范仲淹狐疑的看着寇季。

    寇季坦言道:“当初初建瑞安镇的时候,瑞安镇上的百姓,一个个穷的叮当响。所以她们做事十分认真,干活十分卖力。

    纺织出的布料,远比其他地方的布料要好不少。

    可近些年,她们做工没有以前卖力了,纺织出的布料也出了瑕疵。

    已经渐渐的影响到了纺织作坊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信誉。

    所以为了纺织作坊的以后,必须得给它换一个地方了。”

    范仲淹脸色一变,眉头皱成了一团,沉声道:“她们……忘恩负义?!”

    寇季失笑道:“胡说八道!她们始终记得我的恩情,也始终记得朝廷的恩情。”

    范仲淹沉声道:“她们既然没有忘恩负义,纺织作坊纺织出的布料为何会出现瑕疵。”

    寇季叹了一口气,道:“因为她们现在有钱了,做事就没有以前那么认真了。”

    瑞安镇上的百姓,以前是一群灾民,一个个穷的叮当响,为了讨一口饭吃,什么都能做,什么都会认真做。

    可如今不同了。

    随着寇准在瑞安镇上创立了文昌学馆,吸引了大批家有薄财的读书人的家人移居到了瑞安镇。

    瑞安镇借着跟这些人做买卖、出售、出租屋舍,渐渐的富了起来。

    再加上寇季几次出征,都带着瑞安镇上的青壮。

    他们跟着寇季捞了不少军功,也捞了不少浮财,所以更加富裕。

    外加上锻钢作坊不断升级,作坊内的劳力们的报酬不断的提升,使得他们更富。

    瑞安镇上富裕的人多了,人心也就变了。

    男子们几乎都想着进锻钢作坊,或者去战场上搏一个富贵。

    女子们都想出去做生意,想多赚一点贴补家用。

    所以女子们在下了工以后,一个个都干起了兼职。

    不是挑着担子在汴京城内叫卖各种零碎的东西,就是在汴京城外、或者瑞安镇上摆上一个小摊,给过往的商客提供吃食。

    一些女子们做生意赚的多了,干脆就离开了纺织作坊,一门心思的做起了生意。

    如此风气下。

    纺织作坊内的女工,不断的在锐减。

    女工纺织出的布料质量,也不断的在下降。

    如今,一心一意为纺织作坊出力的女工,已经是极少一部分人了。

    有鉴于此。

    寇季才生出了将纺织作坊迁移到其他地方的心思。

    寇季之所以敢将如此庞大的一个纺织作坊迁移到其他地方,就是因为除了汴京城纺织作坊,其他设在保州、雷州、西宁州三地的纺织作坊。

    纺织出的布料产量和布料质量,一直在直线上升。

    范仲淹不知道纺织作坊的内情,所以听到了寇季的话以后,迟疑道:“百姓们有钱了,也不是一件好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