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97章 臣天生独具慧眼!

    第0797章 臣天生独具慧眼! (第3/3页)

    寇季瞥了范仲淹一眼道:“一个倒夜香的,在倒夜香之余,做起了其他生意,并且发现其他生意远比倒夜香更有前途,你觉得他还会安安稳稳的倒夜香吗?”

    范仲淹闻言,沉默不语。

    寇季坦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人之常情。”

    范仲淹依旧沉默不语。

    寇季失笑道:“你总不能觉得穷人肯听话肯吃苦,就一直让人穷下去吧?”

    范仲淹终于开口了,“学生不是那个意思。”

    寇季笑道:“你觉得此事难以接受,我倒是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因为曾经一贫如洗的瑞安镇百姓,终于富起来了。

    我不用再担心他们会饿死。

    朝廷也不用在担心他们会饿死。

    更不用担心他们走投无路的时候,会作乱,会造反。

    如今离开了纺织作坊,瑞安镇的百姓依旧能富裕。

    那我们就将纺织作坊迁移到其他地方,让其他地方的人也借着纺织作坊富起来。

    等到其他地方的人不需要纺织作坊的时候,我们再前往别处。

    每迁移一次纺织作坊,就能造福一批人。

    对我们这些当官的而言,这是一件十分值得高兴的事情。”

    范仲淹叹了一口气道:“学生只是觉得,百姓们富了可以,但不能为了争名逐利,失去仁义。”

    寇季摇头笑道:“你又胡说了。生意场上的事情,那有什么仁义可言。纺织作坊一直在盈利,所以你觉得百姓们离开了纺织作坊,失去了仁义。

    可你有没有想过,纺织作坊若是不赚钱,甚至不断的往进赔钱。

    百姓们若是为了守着仁义,一直逗留在纺织作坊不肯走。

    那得是多悲哀的一件事?”

    寇季说到此处,指了指自己,“纺织作坊若是倒了,于我而言,不过是少了一份收入而已。没了这份收入,我也饿不死。

    可百姓们若是为了仁义守着纺织作坊,纺织作坊一旦倒了。

    那他们很有可能就会回到以前,继续一贫如洗的过活,继续饿肚子。

    你要记住,人只有在吃饱了以后,才会讲仁义。

    若是吃不饱,要仁义有个屁用。”

    范仲淹愕然的看向寇季。

    寇季淡淡的道:“你别看我现在坐在这里跟你侃侃而谈,谈论仁义道德。在华州的时候,家中没有米粮,为了一口吃的,我能光着屁股在一众洗衣服的妇人们面前,跳到水里去摸鱼。

    我也能冒着被人扭送到官府的风险,跑到街道上去骗人。”

    范仲淹深吸了一口气,对寇季深深一礼,“学生受教了。”

    寇季点点头道:“去了陕西府,好好干,别丢我的脸。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是跟监察使、镇府将军起了冲突,就来信给我。

    你先生我虽然人微言轻,但是关键时候帮你说那么一两句话,还是很管用的。”

    范仲淹听到此话,认真的看向了寇季。

    “先生,您是不是谦逊过头了?”

    寇季笑骂道:“滚蛋!”

    范仲淹哈哈一笑。

    随后,范仲淹陪着寇季又聊了一些闲事,然后离开了寇府,背上了行囊,坐上了马车,离开了汴京城。

    寇季在范仲淹走了以后,稍微给赵祯提了那么一点点建议。

    然后韩琦、欧阳修、文彦博几个人,便成了陕西府治下十州的知州。

    在范仲淹等人调任陕西府以后,在朝廷路改府的开始试着推行以后。

    朝野上下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反对的声音。

    因为在很多人眼里,祖宗成法,最好就是一成不变。

    唯有如此,江山社稷才能长治久安。

    而朝廷改路为府,明显有些违背祖宗成法,所以一些人自然站出来提出反对的意见。

    只不过反对的声音并不大。

    因为改路为府以后,朝廷任用的地方官员的数量并没有减少,反而隐隐有些增加。

    一些地方官员的职权也没有缩减,反而增加了不少。

    更重要的是,此次推行新政,只在永兴军路,并没有涉及到其他的府路。

    所以其他府路的官员在持续观望,并没有急着反对。

    当然了,还有一部分官员,觉得朝廷推行改路为府的政令,对他们而言是一个机会。

    因为在朝廷推行的改路为府的政令中,知府、知州两大衙门的大部分官职的权力得到了提升。

    各地知府、知州,甚至一些转运使,自然不会跳出来反对此时。

    而朝廷在改路为府的时候,增加了一些官职。

    那些官职低的,有希望攀一下更高的职位,自然也不可能跳出来反对。

    所以,反对此事的声音很小。

    小到寇季、赵祯几个人懒得出手打压。

    当然了,赵祯、吕夷简、王曾、张知白四人最近也没心情打压谁。

    他们的目光都被一个人所吸引。

    那个人便是居住在城外三清观内的何仙姑。

    正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更何况是色胚。

    何仙姑长的足够美,又颇具出尘气息,所以在入了汴京城以后,仅仅露了几面,便引起了汴京城内很多人的注意。

    有权贵慕名拜访,得见仙颜以后,立马将其吹捧的天上有地下无的。

    然后更多的人跑去拜访。

    在得见了仙颜以后,何仙姑的美名,一瞬间传遍了汴京城。

    然后,寇季告诉赵祯的那一番谎言,站不住脚了。

    赵祯为此特地将寇季招进宫。

    伏暑殿内。

    赵祯目光幽幽的盯着寇季,叹气道:“四哥,你不是说那何仙姑相貌平平、身段平平、出口皆是粗鄙之语吗?

    怎么汴京城内见过她的人都说,她相貌如同天仙、身如拂柳、谈吐更是不凡。

    上知天文、下通地理、还懂得经书学问、兵法谋略,琴棋书画更是无一不精。

    如此冠绝天下的才女,怎么到了四哥口中,就成了一般女子。

    四哥,你可是在欺君。”

    若是一般人听到此话,恐怕早已吓的浑身哆嗦了。

    但寇季又岂是一般人。

    他听完了赵祯的话,脸不红心不跳的道:“世人愚昧,只知道以皮囊相人,所以觉得那何仙姑十分不凡。可臣不同,臣天生独具慧眼,能够透过人的皮囊,看透人心。

    在臣眼里,何仙姑就是一个十分寻常的一般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