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43章 黑山威福府

    第0843章 黑山威福府 (第1/3页)

    赵祯失声笑了,曹玮也跟着笑了。

    笑过之后,赵祯感慨道:“既然北境的辽人跨不过兴庆府,那朕也就放心了。朕还真怕他们会越过兴庆府,出现在长城后面。

    真若是如此的话,那朕就不得不率兵回援了。”

    大宋内部如今很空虚,十分空虚。

    若是有兵马在大宋内部作乱的话,可以说是犹如入无人之境。

    辽国的兵马若是越过了兴庆府,跨过了长城,进入到大宋腹地,那对大宋而言,是一个巨大的灾难。

    如今确认了辽国兵马没有那个能力越过兴庆府,赵祯也放心了不少。

    放下心以后,赵祯就想起了其他事情。

    赵祯盯着曹玮道:“适才在金塔寺,你我君臣论天下英雄。你直言狄青乃是我大宋以后的国之柱石。那种世衡呢?

    种世衡难道就不能成为我大宋的国之柱石?”

    曹玮直言不讳的道:“种世衡坐镇一方的话,必然万无一失。可统领全局的话,始终差一线。”

    赵祯疑问道:“差在何处。”

    曹玮坦言道:“我大宋以后的兵马作战,用的军备很有可能都是火器。火器作战,跟刀枪剑戟作战,大有不同。

    种世衡已经习惯了用刀枪剑戟作战,即便现在学着去适应火器作战,在作战的时候依然会被刀枪剑戟作战的战术所影响。

    所以始终会差一线。

    狄青不同,狄青还年轻,想法还没有僵化。

    他会很快适应火器作战的战术,也会在适应了火器作战以后,创出新的战术。

    数十年以后,我大宋将士们学习兵法谋略的时候,绕不开狄青。”

    大宋如今是应用火器作战的先行者。

    世界上并没有例子可以让大宋借鉴。

    所以大宋的将士们运用火器作战的时候,得一直摸索。

    谁先摸索出火器作战的战术,谁就能借着火器扬名,并且能为以后的将士们提供战术教材,以及订立火器战场上的一些规矩。

    曹玮尝试着去适应火器作战了,也尝试着为火器推导出一些新的战术。

    只是,他脑子里一些思想,依旧被旧有的冷兵器作战的兵法谋略所影响。

    所以他推导出的一些战术,带着一些冷兵器作战的影子。

    一时半刻很难改变。

    也正是因为如此,曹玮才将更多的希望寄托在了狄青身上。

    赵祯大概明白了曹玮口中所言,他笑着道:“照你的说法,狄青以后有可能成为我大宋第一教头?”

    曹玮笑着道:“官家大可以让狄青效仿臣,有仗打的时候就出去打仗,没仗打的时候就留在汴京城内教书育人。”

    赵祯瞥了曹玮一眼道:“如此说来,朕是不是还应该设立一座专门培育将帅之才的官学?”

    曹玮哈哈笑道:“有何不可?我大宋以前只仰仗着太学和国子监培育良才。时间一长,内部腐朽,培育出来的人都是酒囊饭袋。

    自从寇公创里的文昌学馆以后,培育了不少良才,也激励了国子监和太学的官员奋发图强。

    如今三座学府,互相比斗,每一岁都有光彩夺目的人才被培育出来。

    三座学府斗的越凶,我大宋的人才越多。

    所以学府不仅要设,最好能设立两座。

    如此,互相之间也能有一个较量,能更快更好的为我大宋培育出更多的将帅之才。

    再碰到了战事,我大宋也不用愁无人可用。”

    赵祯笑着点点头。

    有些话曹玮没说,但是赵祯却清楚。

    一旦设立了培育将帅之才的学府,那朝廷就会削弱将门对将帅之位的垄断。

    将门对朝廷的威胁将会降到最低。

    在削弱将门的同时,还确保了朝廷有人可用,确保了朝廷的武力一直维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准。

    如此才是解决将门为祸的最好的手段。

    相比起来,他家里那三个长辈一直推行的重文抑武的政令,真的是不堪入目。

    至于学府内出来的将帅之才,会不会形成学府党。

    赵祯一点儿也不担心。

    他只需要效法寇季设立的邙山讲武堂的规矩,将山长之位包揽,那些学府培育出来的将帅之才就算是分成一百个学府党,对他也不会有半点影响。

    因为那些人再怎么分,再怎么斗,都是他的学生。

    他们不论分出多少学府党,最终都有一个统一的身份,那就是帝王党。

    赵祯笑着道:“诸多学府的设立,对我大宋而言,确实是好处多多。以后朕不仅要设立培育将帅之才的学府,还要设立其他诸多学府。”

    邙山讲武堂、天圣馆、法医馆的设立,为大宋培育了不少人才。

    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就拿法医馆说,法医馆从设立至今,一直不被人们重视,也不被杏林之中的大夫认可。

    但从法医馆里走出的大夫们,在外伤方面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

    随着军中的随军大夫和各地衙门里的仵作轮番进入到法医馆里学习,法医馆里研究出的知识,也逐渐的进入到了军中、各地衙门中。

    各地衙门,凭借着经过法医馆培训的仵作,破获了不少大案要案。

    军中的将士,凭借着经过法医馆培训的随军大夫,大批量的减少了伤亡。

    他们的功绩,别人看不到,不承认。

    但赵祯看得到,也承认。

    正是因为看到了法医馆的成果以后,赵祯才有心多开设一些学府。

    学府开设的越多,培育出的良才就越多。

    推行教化也就容易了不少。

    所以开设学府,对大宋只有好处,没有太多坏处。

    曹玮听到了赵祯的话,淡然一笑,没有开口。

    因为朝廷开不开设更多的学府,他其实不好插话,也不好参与。

    赵祯见曹玮没有开口,也就没有再说这个话题,他盯着曹玮道:“朕之所以追着你过来,其实是有两件重要的事情要告诉你。”

    曹玮脸色一正,看向了赵祯。

    赵祯沉声道:“有一件事情朕一直没有告诉你,如今该告诉你了。朕在出兵之前,曾经派遣刘亨带着一支人马,沿海而上,去突袭辽国上京城。

    前些日子,探子传来消息。

    刘亨三月底的时候破了上京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