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27章 厚颜无耻

    第0927章 厚颜无耻 (第1/3页)

    听到此话,寇季心里是五味杂陈。

    若不是寇季清楚范仲淹、欧阳修、韩琦等人都是大才的话,恐怕会毫不犹豫的将‘狂妄’二字喊出口。

    毕竟,通过范仲淹的讲述,寇季可以清楚的感觉到范仲淹、欧阳修、韩琦等人都觉得朝中的高官们不如他们。

    一帮子执掌着一个超级大国的重臣做出的决定,被他们评价为幼稚,说他们狂妄也不为过。

    不过,寇季清楚范仲淹等人说的是实话。

    因为,时代变了。

    寇准都看不懂如今的朝局,以及以后大宋的走向。

    吕夷简、王曾、陈尧佐、李昭亮、王曙等人也未必看得懂。

    他们中间大部分人,只是借着他们以前对地方上的认知在处置公务。

    可现在的地方,跟以前大不相同。

    兵制革新,充实了地方兵力。

    地方官员可以借着兵马做很多事。

    路改府制,将以前的府、路诸多机关合在了一起,许多职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地方官员要做的事情也产生了变化。

    地方官员的职能变化更大。

    以前的许多政令,早就不适合用了。

    再加上朝廷不断的迁移百姓,抽空了地方上赤贫的百姓,也抽空了许多地方的贫寒百姓。

    地方上的食物链少了一层,维持地方稳定,维持地方生产,也就跟着起了变化。

    这些大大小小的变化,集中在一起以后,就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这个巨大的变化现在还不明显,只有地方官能清晰的感受到。

    随着时间不断的推移,变化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

    到那个时候,朝堂上的衮衮诸公才能感觉到。

    大宋朝那一套守着祖制治理天下的方式,早就不适用于现在的大宋了。

    有很多人或许会质疑,说地方上发生的变化,朝堂上手握大权的诸公怎么可能察觉不到。

    那是因为大宋的变化太快,太迅速,根本没有给朝堂上手握大权的诸公反应的时间。

    更重要的是,这些变化都是潜移默化中的。

    在变化没有产生巨大的危害前,根本不会引起朝堂上诸公的关注。

    即便是引起了一两个人的注意,在他们没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之前,他们会默默的当它们不存在。

    比如大宋最初的马政。

    在订立以后,就出现了糜烂,许多人看到了,却没人支声。

    一直发展到了藏不住的时候,向敏中才上奏朝廷,让朝廷将朝廷圈养的一大部分老马、劣马,发卖给百姓。

    缓解了马政的糜烂。

    但是大宋马政有问题的事情,却一直没有被根治。

    一直到寇季为大宋开辟出了河西这一处巨大的马场以后,大宋的马政才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随后大宋征讨诸国,覆灭了诸国,得了许多牧马地以后,大宋马政中的缺陷才被彻底解决。

    寇季盯着范仲淹道:“你们既然知道地方上的问题,为何不上奏给朝廷?”

    范仲淹干咳了一声,朗声道:“奏上去就有用了?他们又不懂!”

    寇季愕然的看向了范仲淹。

    范仲淹赶忙解释道:“这是苏洵的原话,学生只是学着苏洵的语气在说话。”

    寇季瞥了范仲淹一眼,哭笑不得的道:“确实是苏洵的风格……”

    顿了一下,寇季又道:“可即便如此,你们也应该上奏朝廷。正是因为朝堂上的诸公们不懂、不了解,你们就更应该将地方上的变化告诉他们,让他们清楚的认识到地方。

    唯有如此,他们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政令。”

    听到此话,范仲淹脸色一暗,微微叹息道:“学生是第一个上奏的,得到的批复是无事找事。

    其他人也奏过,根本没引起重视。”

    寇季沉吟着问道:“除了你们以外的其他人呢?”

    范仲淹再次叹息了一声,道:“除了您门下出来的人外,也只有文昌学馆出身的,以及去过河西的官员,奏过此事。

    剩下的官员大部分在装聋作哑。

    而我们各地发生的问题各不相同。

    奏到朝廷以后,几乎都被打了回来。

    只有那么两三个被采纳。

    但都是一些不痛不痒,又或者有十分直观的政绩的事情。”

    寇季并没有一味的偏信范仲淹的话,而是盯着范仲淹问道:“你们都上奏过什么事情,仔细说说。”

    范仲淹点了点头,道:“苏洵曾经奏请朝廷,让朝廷在渤海府的海岸边上设立税所,征收过往船只的过税。

    朝廷并没有同意,只是让苏洵依照惯例,将过往商船的商税收税权扑卖出去。”

    寇季听到此话,微微眯起眼,道:“渤海府如今已经被苏洵经营成了一处通往辽地各处的枢纽,每日往返的船只,过往的客商,数不胜数。

    每日能收到的商税,可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范仲淹重重的点头道:“苏洵说,秋粮入仓的时候,每日往返渤海府的商船,有数百条大船。

    能征收到的商税多达数万贯。

    朝廷若是在渤海府港口设立税所的话,每年少说能收三百多万贯的商税。”

    辽地的百姓如今都是一个个小地主,他们在辽地罪籍百姓的帮助下,每年能耕种数量庞大的土地。

    他们土地上产出的,他们根本用不了多少。

    大部分都换成了钱和物。

    所以无论是粮食出售,还是购买货物,数量都极大。

    而渤海府的港口,是目前为止,辽地唯一一处可以减免赋税的地方,也是辽地唯一一处港口,自然吸引商人们。

    毕竟,走水路虽然慢,但是成本极低。

    同样一批粮食,走陆路的话,需要大量的骡马、木车、人手,以及人吃马嚼的花费,一路上过关过卡也需要花费。

    走水路的话,一条船,一批划船的人就够了,所需要花费的也只是人吃的一些粮食,其他的什么花费也没有。

    要知道,在赶路的时候,骡马吃的比人多,有时候吃的还比人金贵。

    碰到难行的道路,还容易出现极大的损伤。

    行船同样有损伤,但机率却远远比行路小。

    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