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28章 没有胜算的争斗

    第0928章 没有胜算的争斗 (第1/3页)

    范仲淹淡然一笑,就当没听到寇季的话。

    寇季十分大方的道:“只要能让我大宋变强,担上一个厚颜无耻的名声又如何?总归是我们得益,而不是别人得益。”

    范仲淹赞叹道:“先生高义……”

    寇季摆手道:“行了,你就别奉承我了。你只需要如实将我的意思转达给苏洵就行。顺便也告诉其他人,放手去做,有什么问题找我。

    我一定会想办法帮他们,为他们打开方便之门,让他们放手施为。”

    范仲淹拱手道:“学生一定如是转达。”

    说完这话,范仲淹又道:“可先生您不出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学生等人心里都没底。”

    寇季瞥了范仲淹一眼,没好气的道:“你们是觉得我现在清闲是吧?有人在帮你先生我做马前卒,我现在乐的清净,你们居然盼着我去接替马前卒?”

    “马前卒?”

    范仲淹一愣,思量着道:“现在吕相在做的事情,就是先生要做的?”

    寇季点头道:“不错,如今我大宋诸多战事皆以结束,哪里用的了那么多兵马?即便是为辽地招募坐镇的地方兵,也要不了两百万人。

    之所以募兵两百万,就是为了向辽地迁移百姓。

    若是朝廷下发文书直接迁移百姓的话,恐怕各地的豪门大户,乃至地方官府都会反对。

    可若是以募兵的名义先将一部分百姓迁移过去,给他们坟地,让他们得到好处,看到好处。

    再借着他们将家人迁移过去。

    那么辽地的人口立马会得到充实。

    辽地的田亩也不会再荒废下去。

    辽地会快速蓬勃的发展起来,也会尽快的融入到我大宋。”

    范仲淹听到此话,眼前一亮,“两百万精壮在辽地安家落户的话,少说也能吸引六百万人过去。

    再加上此前迁移的宋人,以及随后有可能迁移过去的将士们的家属,辽地的宋人很有可能会达到千万?

    如此一来,辽地的宋人和罪籍就达到了一个持平状态。

    这对苏洵他们管束辽地、消化辽地,帮助十分大。

    对我大宋消化辽地,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若是依照老的方式消化辽地的话,恐怕得数十年。

    可若是迁移一大部分百姓过去,时间会缩短好多倍。

    先生此举确实厉害。”

    寇季笑着摇头道:“你只看到了厉害的地方,却没看到不利的地方。近一千万人迁出,各地势必会出现一些萧条,百行百业都会进入到短暂的寒冬。

    而在迁移百姓前后,地方上的豪门大户都会闹事。

    光是将他们闹出的事端一一解决下来,就得耗费不少时间。

    而我大宋要扛过这一次百行百业的寒冬,恐怕也需要四五年时间。

    而这四五年,就是最考验你我的时候。

    扛住了,万事大吉。

    扛不住,就会被豪门大户撕得粉碎。”

    范仲淹正色道:“学生已经决定的倾其所有,自然不会害怕什么。”

    寇季点头笑道:“有这个想法很好。随后官家要交给你的差事,就跟性命挂钩。你若是干好了,大功一件。

    若是干不好了,必然会身死道消。”

    “何事?”

    范仲淹追问。

    寇季笑着道:“到书房说吧。你好不容易到我府上拜访,不请你去书房坐坐,说出去别人还以为我寇不近人情呢。”

    范仲淹一愣,随后失笑道:“是学生唐突了,学生登门拜访,居然没带拜礼,实在是不该。”

    寇季一边引领着范仲淹往书房走,一边问道:“你觉得我是缺你那点拜礼的人吗?”

    范仲淹笑着道:“学生可听说,府上公子走的时候,可是带走了寇府所有的家财。先生您是身无分文,就是身处的这座宅子,还是官家赐的。

    一应吃穿用度,也是宫里送的。”

    寇季听到此话,十分不乐意的道:“你先生我是什么人?大宋公认的敛财圣手,民间立着长生牌位的活财神,还能被小小的钱财困死?

    就这几个月,先生我足不出户,已经收了数十万贯钱财了。”

    范仲淹有些惊叹的道:“先生有凭空生财之能?”

    寇季摇头道:“那倒没有……我虽然足不出户,但有个跑腿的。”

    范仲淹一愣,似乎想起了什么,笑着问道:“可是寿王殿下?”

    寇季有些意外,“你知道?”

    范仲淹并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先生有多久没上街了?”

    寇季计算了一下,道:“从辽地回来以后,就很少上街。在外面奔波久了,就喜欢在府上带着,陪一陪妻女。”

    范仲淹感慨道:“那先生您该多上街看看。如今街道之上,人人皆知,寿王近水楼台,从先生处谋取了许多寇公真迹,在外面发卖,已经谋财百万贯。”

    说到此处,范仲淹看着寇季笑道:“寇公从不将笔墨轻许,更不会做出拿笔墨谋财的事情。想必那些书画都是出自先生手笔吧?”

    寇季干巴巴一笑,道:“汴京城的人真有钱,一些书画居然能谋财百万……”

    范仲淹见此,知道寇季不愿意说实话,遍不再追问,而是笑着道:“正是因为寇公从不轻许笔墨,所以一旦真迹问世,才闲的格外珍贵。

    寇公乃是我大宋唯一一位活着的圣贤,又创里了我大宋第一的学馆,他的笔墨,别说是百万了,就算是千万,也值得。

    那可是能传家的东西,传承个两三代。

    千金也未必能购得。”

    寇季故作惊愕状,“我祖父的笔墨如此值钱吗?”

    范仲淹笑眯眯的道:“还有更值钱的呢。”

    寇季感叹道:“官家笔墨可是不会轻许的,官家一字万金,汴京城的人就算买得起,也不一定敢拿,也不一定拿得动。”

    范仲淹笑着摇头道:“学生说的可不是官家。”

    寇季意外的道:“除了官家,谁的笔墨还能比我祖父值钱。”

    范仲淹幽幽的道:“自然是从出仕起,从未轻许一笔的小寇公。”

    寇季脚下一顿,有些难以置信的道:“我的?”

    范仲淹点头笑道:“先生从出仕到如今,可从没有许过任何人一字。也正是因为如此,先生的笔墨显得更加珍贵。”

    作为大宋第一功臣。

    寇季的字无论好坏,那都是值得收藏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