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0章 大财主寇季,败家翁寇准(今晚一更,明天补……)

    第1010章 大财主寇季,败家翁寇准(今晚一更,明天补……) (第2/3页)

   孩儿替您坐了这么多年牢。

    如今该您坐了。

    孩儿要坐着大船出海去畅游,要去西阳看伯叙,要去汴京城看赵润。”

    寇季笑骂道:“宝庆有孕在身,不久以后,就要生产了。在此期间,你那也别想去。”

    寇天赐听到此话,有些尴尬。

    没经过寇季的允许,跟宝庆圆房,他有点不好意思面对寇季。

    寇季心里清楚,寇天赐不喜欢这个话题,所以就转移话题道:“你和伯叙造出来的大船,我在渤海府的时候见到了。

    比大宋镇东军和镇南军用的海船好了不少。

    但还是不够。”

    寇天赐一愣,皱着眉头道:“我和伯叙交流了许久,又跟大匠们研究了许久,造出了能载一千三百人的海船,已经是极限了。

    没办法再大了。

    没有那么大的木料能做更大的龙骨。”

    寇季淡然一笑,“就没想过用钢铁锻造大船吗?若是一艘船,整体上用钢铁锻造,碰上了其他的大船,根本不需要动用什么兵器,横冲直撞的撞过去,就能将木船撞成碎片。”

    “铁船?谁划得动?”

    寇天赐瞪大了眼睛,一脸愕然的看着寇季。

    寇季拍了拍寇天赐的肩头,没有再多言。

    寇季让寇天赐站在了一边,他接受了韩王府的属官和南北两府的知府参拜以后,笑着跟他们说了几句话,然后便让寇天赐领着他们去见向嫣了。

    寇季并没有在他们面前摆庆国国主的普。

    诚如寇天赐所言,庆国,弹丸大的地方而已。

    也就是大宋一府之地。

    寇季实在很难将其当成一个国家看待。

    寇季、苏洵、包拯,那都是治理过比庆国大了足足三十多倍的大宋的。

    小小庆国,还不值得他们兴师动众。

    他们三个人中任何一个人,喝茶之余,都能将庆国料理好。

    寇季在寇天赐领着韩王府的属官去拜见向嫣的时候,赶到了鸭绿江边的不远处,见了原元山铁骑和原悍山军的几个统领。

    他们才是寇季的心腹,也是寇季的根基。

    寇季陪着他们聊了许久,天南海北的聊了足足两日,巡视了一圈他们驻扎的营地,询问了他们有什么困难。

    他们面对寇季,也没有客气。

    衣食住行方面,他们几乎没什么要求。

    在庆国,他们是人上人,他们每个人家里都有罪籍帮他们种地、赚钱,所以他们不缺吃穿。

    他们只希望寇季能管一管庆国境内的娶妻问题。

    庆国境内娶妻有啥问题呢?

    罪籍找不到媳妇,宋人十个八个的娶。

    在那些罪籍们眼里,女子嫁给宋人,就意味着飞黄腾达。

    再加上此地的女子有依附强者的习惯。

    然后,几乎所有罪籍当中的女子,都想尽了办法嫁给了宋人。

    罪籍当中的男子完全娶不到媳妇。

    若仅仅是如此,他们心里倒不会在乎。

    问题的关键在于,他们的子孙后辈,一个个取了十个八个媳妇,掉进了温柔乡,死活不肯出来。

    一个个没有多少斗志,只想享福。

    没有人愿意子承父业。

    他们打了半辈子仗了,打仗已经深入骨髓了。

    他们希望自己的子孙后辈能接替他们,成为军中的悍卒。

    可他们的子孙后辈没有子承父业的意思。

    所以他们很不高兴。

    寇季了解的这个情况以后,稍微思量了一下,果断的决定,推行全民兵役制度。

    寇季比任何人都清楚,武力才是一个政权的根本。

    一个政权若是失去了武力,那就离死不远了。

    庆国的宋人有资格享福,因为他们的一切富贵都是他们自己双手拼杀出来的。

    但是享福的同时,绝对不能荒废武力。

    不仅如此,还得不断的加强武力。

    寇季将自己的想法跟军中的几个将领说了一下,得到了他们一致响应。

    辞别了军中的将领以后,寇季带着人,跟着寇天赐赶往了已经更名为庆都的韩都。

    韩都的城池并不大,不及汴京城三分之一,已经发展了多年了,人口也没有暴涨上去。

    繁华程度更没办法跟汴京城相比。

    唯一可取的就是在韩都内有一座天下最大的书院,占地面积,书籍储备良,超过了大宋任何一家国学。

    山长寇准,更是有天下圣贤之名。

    寇季站在韩都外,看着那低矮的城墙,看了许久,最终决定将韩都拆了重建。

    韩都内除了文昌书院外,剩下的地方全部拆了重建,包括那个看着比汴京城原寇府大宅大不了多少的原高丽王宫。

    不是寇季想要劳民伤财,实在是韩都没有一件寇季看得上眼的。

    别的不说,就拿下水来说。

    汴京城的下水道里能跑马,江宁府的下水通道足足有六尺长。

    而韩都内的下水道,就只有桶口粗细。

    最关键的是,还不是遍及整个韩都,而是直通原高丽王宫和高丽几个大勋贵的府邸。

    寇季在领着人入城的时候,一边巡视韩都,一边考虑着重建的计划。

    到了韩都的原高丽王宫,寇季让寇天赐和向嫣看着安置跟随过来的人,他带着苏洵、狄青、包拯前去文昌书院里拜见寇准。

    文昌书院很大,里面有树林、有假山流水、还有池塘、廊道、亭台阁楼更是多不胜数。

    在文昌书院内,有两个巨大的建筑。

    一个是集体讲学用的思贤堂,一个是用于藏书的白石楼。

    思贤堂很大,是个圆环形。

    外环是一圈廊道,廊道的墙壁上雕刻着各种先贤文典籍。

    读书人可以在廊道里读书,也可以坐在廊道边上的长座上欣赏先贤典籍。

    内环也是一圈酷似廊道的样子,只不过没有廊道那么多的柱子。

    脚下有三阶,每一阶长八尺。

    上面放着桌椅,桌椅边上还立着一个书架。

    每一套桌椅书架,配备一位学子。

    先生就在正中露天的圆台上讲学。

    圆台四周是一圈圆形的水环,似乎通着地下水脉,有活水流淌。

    雨天下的雨,也会汇入水环中。

    白石楼是一个占地面积比思贤堂还大了十倍的藏书楼。

    通体以白石搭建,有三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