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零一章:锁子甲

    一零一章:锁子甲 (第2/3页)

大,拉丝难度变大,容易拉断的问题。

    第三个问题曾经长期困扰古代中国的拉丝工艺,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对经过多次拉丝后的铁丝进行退火,消除拉丝产生的内应力。

    为了解决动力问题,陈宪设计了一套铰链机构,他用铁棒,铁板,铆钉,螺丝制造了一条类似软梯一样的链条,然后将这条链条缠绕在两个铸铁齿轮上。

    两个齿轮,一个由水轮机轴带动,一个安装在深埋地下的铁架上,在水轮带动的主动轮的牵引下,链条和从动轮回跟着缓缓转动。

    陈宪将拉丝机的铁架深埋固定在从动轮后面,工作时,将铁丝头穿过拉丝孔夹在一条铁链一端的夹具上,铁链的另一端安装有一个铁钩,拉丝时,将铁钩钩在链条横杆上,随着链条的运动,链条横杆拉动铁链,铁链对铁丝产生拉力,从而完成拉丝。

    这个装置的缺点是只能一次拉出五米左右的铁丝,再长,就超过链条的工作行程了。

    不过这个装置的优点是,可以同时拉多条铁丝,效率远比人力或者畜力的铰链强的多。

    这样一台拉丝机,日夜不停的工作,差不多就能同时供应上百工人生产锁子甲的原料供应。

    除了拉丝机,陈宪还对传统的锁甲生产工艺进行了改进。

    为了加快缠丝的效率,他制作了一种绞盘缠丝机。

    这个缠丝机其实也是一个拉丝机,水力拉丝机加工好的铁丝,将在这个缠丝机上进行最后一次微量拉丝。

    铁丝穿过机器一边的拉丝孔,被固定在距离拉丝孔很近的一根钢制圆棒上的圆孔内,钢棒一端被固定在一个丝杠上,丝杠穿过一个有螺纹的厚铁板,和绞盘相连,转动绞盘,带动丝杠,丝杠带动钢棒做旋转运动的同时,还随着螺纹的旋进而做向前的直线运动,这时候,一端被固定在钢棒上的铁丝就会随着钢棒的转动均匀的螺旋缠绕在钢棒上。

    每缠满一个钢棒,就可以将钢棒取下,安装新的钢棒继续作业。

    缠满了铁丝的钢棒被转到下道工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