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风雨虎牢关(一)

    第127章 风雨虎牢关(一) (第2/3页)

等分内之事何须如此?更何况,于丁某而言国事家事俱为一体,丁某日前在雒阳的仇尚未报也!”

    “夫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孟德何须多言?”

    “临患不忘国,忠也;图国忘死,贞也。先帝二子,少帝已为董贼所弑,陛下又遭董贼劫持,权柄尽归贼子,我等既蒙先帝隆恩身居高位,岂能坐视不管?”

    一时间,并州刺史丁原、济北相鲍信、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等纷纷起身,愤怒之色溢于言表,帐中好似菜坊酒肆一般热闹。

    其中忠贞之士良多,譬如李、臧洪、孔、丁原等人,而沽名钓誉野心之徒同样也不少,比如袁术袁绍两兄弟,一个割据淮南,僭号天子;一个占据幽冀,一度成为天下最大的霸主。

    王黎冷眼旁观一阵,起身应了一句,便坐在案桌后,静静的看着公孙瓒身后的三人,仿佛满帐郡守刺史皆不如那三人好看。

    那三人一人面如冠玉双手过肩,一人面若重枣凤眼蚕眉,一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正是当初阳翟有过一面之缘的刘关张。

    忽然,“哐!”的一声,清脆之音盈耳,帐中一片肃静。

    王黎掉转头去,只见河内太守王匡将手中的酒樽重重的摔在地上,大马金刀的站在堂下喝道:“西凉大马,横行天下。在座诸位皆是征战杀伐之士,自当知道十八镇诸侯三十万士兵,齐聚一堂却令出多门,安能如臂使指?

    我等既然奉大义兴兵,必然同荣辱共进退。本郡建议暂立一盟主,命令皆出盟主,约束众军然后进兵。否则散沙一团,如何取胜?”

    这倒是一个知兵之人,可惜在历史上却并无多少建树。

    王黎点了点头,曹操已越众而出,走到堂中向众人行了一礼,喝道:“说得好!袁本初四世三公,门多故吏,汉朝名将之裔,亦曾执掌中军及司隶校尉,知将知兵,操愿荐本初为盟主!”

    丁原走到堂中,朝曹操拱了拱手说道:“有一人,出生太原名门帝王之裔,始祖乃周灵王太子晋,可谓名望也。平颍川定巨鹿,身经十数战而无一败绩,可谓知兵也。除奸宦救少帝,数次往返清河雒阳而不辞辛劳,可谓忠君也!

    丁某愿荐清河王德玉为盟主!”

    丁原说的帝王之裔指的是太原王氏,王氏始祖乃周灵王太子姬晋,晋生宗敬。适逢天下大乱,周室衰微,宗敬避乱太原,时人皆呼之王家。宗敬遂指王为姓,太原王氏由是延伸。

    不过王黎却并不愿接受丁原的好意,十八镇诸侯盟主说起来好听,其实上就是一个烫手山药,能不沾最好不沾。

    诸侯之间相互猜忌,勾心斗角,作为盟主不但要负责诸侯之间的协调、调度、统筹,还要负责大军的行军、粮草甚至战略战术,人乏心累还难以落下一个好字。

    而且王黎并非爱慕虚名之辈,袁绍坐作声价爱士养名却天下皆知,断人钱财如杀人父母,断袁绍的名声恐怕也如杀其父母吧?清河目前正处于稳固发展之中,又何必为了一区区虚名与之交恶?

    更何况,此时二伯王允尚在雒阳城中,枪打出头鸟,董卓一旦知晓王黎成为联军盟主,盛怒之下恐怕二伯就得当场成为董卓刀下之鬼,如果没有记错,历史中的太傅袁隗就是因此而被董卓所杀的吧。

    王黎暗自苦笑一声朗声而起,走到堂下朝丁原拱了拱手,又朝着众人抱了抱拳说道:“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