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5章:国之命脉

    第085章:国之命脉 (第1/3页)

    在向孙传庭他讲述了上述事宜后,赵宗武又将重点放回到辽东的地方建设上来,在这个时代体现生产力的最好标准,就是依据钢铁产量的实际产出。

    辽东的气候虽说谈不上多好,但其蕴含的资源却极其丰富,不管是物产资源,还是矿产资源,皆充斥在这白水黑土之间,而在这其中尤其要以铁矿石资源为具体标新,就辽东当前的这种开采模式、生产手段,当以蕴含在鞍山地带的铁矿石资源开采最为便利。

    赵宗武的优势在于哪儿?

    他最大的优势就体现在这里。

    因为脑海中携带着后世成熟、便捷的发展模式,不需要他夜以继日的再去探讨其他,只需按照这种模式去套用即可,再者辽东大致的地域资源分布他非常了解,这也使得在辽东进行具体的资源生产时,就节约了不必要的麻烦,比如说不必要的勘探,不必要的实际考察,不必要的风险评估等等,直截了当的进入到遴选队伍、就地筹建这一阶段。

    由此也就影射出现下正处大建设时期的鞍山。

    作为后世东北地区著名的钢铁冶炼产业,辽东在后续想拥有怎样的发展,其实都离不开一座完整的钢铁产业的支持,因为这也使得鞍山的筹建必须到位,否则不管你辽东今后如何发展,都会存在着太多的潜在掣肘。

    想明白这一点,赵宗武便询问道:“伯雅,当前鞍山的筹建进度进行的怎样?”

    按照赵宗武的发展思路,钢铁的实际产量,会左右辽东基础工业筹建的进度,而影响其进度的开发,更将会影响到辽东是否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崛起!

    孙传庭听后,当即回答道:“根据侯爷的指示,在明确鞍山地带存在大量铁矿石资源,尤其是半露天铁矿石资源时,卑职便着令有司从金复两县抽调工匠两千余户,且根据钢铁产业的实际筹建,先后三批次进行移民,共计三万九千余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