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我上我也行

    第330章 我上我也行 (第2/3页)

明白。

    “兵法云,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孤疑,此战我军人数虽寡,却能够一战!”

    直到汉军迅速西进,匈奴人这才做出了迎战的架势。

    “拖延多日后,匈奴人终于下定交战的决心了么?”

    强弩将军韩增一喜:“彼辈见救援部众已来不及,却不退回乌孙去,既然如此,就证明道远的奇兵已抵达热海,救援了乌孙,断了匈奴人退路了。”

    韩增虽出身将门,其先祖为在七国之乱里立下大功的弓高侯韩颓当,韩颓当最擅长的就是轻骑绝吴楚兵后粮道。

    而他们家虽然出了个以媚幸出门的韩嫣,但韩增的父亲韩说,也是孝武皇帝时代一员战功赫赫的将军,年轻时以校尉的身份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有功,封侯,有任横海将军,击灭东越崭露头角。

    太初之后对匈奴的三场大战,韩说参与了两场,天汉四年那场战争,韩增也初次进入行伍,在父亲麾下用事,也算继承了祖业。

    只可惜他父亲死于巫蛊之祸,被卫太子矫诏杀了。韩增靠着在桑弘羊、燕王叛乱时站队,成了朝中三号人物。他在孝昭朝虽也参与过平西南夷、武都氐的战争,但都是作为副将,独自指挥大军还是头一次。故出塞后十分谨慎,行军极慢,绕远路的赵充国常常要等他好几天。

    韩增也有自知之明,虽然会师于天山北麓后他兵更多,按照朝中排位,前将军肯定比后将军大,他还是堂堂列侯,而赵充国仅是关内侯,但却十分明智地将指挥权交予老赵。

    “翁孙在天汉二年就追随贰师打过天山之战,与壮士百余人溃围陷陈,为孝武皇帝召见勉励。孝昭朝时又曾击匈奴,获西祁王,屡立大功,乃是朝中第一宿将,此战当由你来指挥。”

    而赵充国推辞再三后,也接过了指挥的大旗,两军合一,乘着匈奴人不进不退之际,率先越过石漆河,避免被半渡而击。

    而当次日正午,双方都已进入战场,这是艾比湖以南,石漆河以西一片广袤的平原,向南能望见巍峨的天山,北方极远处数百里外也是山:阿拉套山。

    当四万余骑汉军在赵充国命令下开拔,向远处雪地里人马重重,无边无际的匈奴大军进发时,大敌当前,韩增还是有些焦虑。

    因为这是汉军从未来过的地域,出塞四五千里,远超霍光要求,胜了还好,若是输了,这四万余儿郎,起码有一半回不了家,甚至可能全军覆没!

    他先前甚至想劝赵充国后撤,但最终还是打消了,只是在前往自己指挥的阵线时,最后一次问赵充国:

    “翁孙,此战我军以寡敌众,你有几成胜算?”

    隔着十多里,韩增似乎都能感受到,八九万匈奴骑兵行进时的隆隆巨响,他们集中的位置,满地的白雪直接被踩成了黑色的泥巴……

    “我也不是谦逊。”

    赵充国笑着,却不直接回答韩增的问题,只向南望着绵延数千里的巍峨天山,提起它曾见证过的往事:“二十年前的东天山之战,贰师为右贤王部所败,遭到包围,这些年里我一直在回想那一战,最后觉得……”

    “当时若换了我来替贰师将军指挥,能赢!”

    赵充国回头看着狠狠劫了匈奴各部辎重后,士气正旺的大军,哪怕是辛武贤部,也战意十足。

    又眯着眼,望向前方右贤王的大纛,真是熟悉的东西啊,只是这右贤王,是个志大才疏之辈,早非当年那一位胆大心细的雄主了。而匈奴人的士气,也与当年截然不同,更何况这次汉军主力万余骑,可是钉了马蹄铁的。

    二十年前贰师虽然靠了赵充国突围但士卒十死六七,那些袍泽名字和呼喊,就像那一战在赵充国身上留下的二十余创一般清晰,夜深人静时在隐隐作痛!

    “所以这场仗,莫要说我与前将军合力。”

    赵充国对老上司一点不客气:“哪怕让贰师来指挥,也能赢!”

    “翁孙啊翁孙。”

    韩增明白了,大笑着同赵充国告辞,回到自己的阵线。人数加起来十万余人的大战,同万余人的交锋完全不是一个体量,阵列要层次分明,何时投入战场,哪一批得暂时撤下来,都有讲究。

    却见匈奴大军阵势横垣二十余汉里,呈月牙形,分成八个大翼,各由一位小王统帅,万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