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六章 勾连山西

    第五百七十六章 勾连山西 (第1/3页)

    渡口勾连山陕,河对岸就是山西,但山陕相对,却是天壤之别。

    在山西这方面渡口上,往来的还是赵梓的渡船和筏子,喊的还是陕西的号子,头上裹着的还是那白花花的羊肚子手巾,穿着的还是那老黑厚重的羊皮袄袢番,熙来攘往的,却少了在一河之隔的陕西热闹与轻松。

    就税赋来说,渡口的开拓,富了根据地,但更富了山西官吏,因为根据地施行的是安全通过,渡口税是一成低税,但对岸的大明官吏看到了商机,他却要对往来的客商,课以三成的税捐,还有中间的油水,虽然商人们算计,整个下来,还是比走别处要低廉的多,但这严重的影响了吕世的进一步的发展。

    所以,双方为维护这大好的局面,必须步调一致。但这事闯军就不能出面了,这事只能得着落在宜川官府身上了。

    本着有话好好说的原则,师爷和县里的主簿,带着赵梓的手书,还有公文,搭渡船过了黄河,来到了山西吉县,直接去寻那渡口负责收税的胥吏商量。

    师爷摇着折扇,带着主簿典史,挤在摩肩接踵的人群里,看着街道两旁低矮破败的商铺,三个人从心里笑话山西的破败。

    这三个人,现在已经算是富家翁了,就在短短的一个多月,就已经从靠着微薄的俸禄难以养家,整天里盼望着富户打官司,好在期间赚些灰色收入贴补家用的人,再也看不上那点带血的银钱了,原因无他,赵梓大人体恤大家,不但足额发放了俸禄,而且将自己在渡口的股份,再次分成了若干,按照品级贡献,从上到县丞,下到看门的胥吏,就算一向有着品级却没收入,都穷的要了饭的教谕都人人有份,那些股份,当初大家就当着是一种安慰,哪成想,只是第一个月的分润,就让大家拿的手软。

    拿了银钱,当然要做些事情,至于替谁做,那大家都是心照不宣,不要挑明了的,但冠冕堂皇的就是,大家都在为一地父老,都是在为这大明朝廷做事,不过是更加奉公守法,克勤克俭罢了。

    再看看这面,简直让人气愤不已,不但胥吏横行街头,强买强卖随处可见,更见那胥吏三班,挨家串户的收取捐税,不时的就听到店铺里传来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哭喊,那还是什么?当初自己的县城里也是有的,大家更是心知肚明,但现在听来,却与当初截然相反的感受,那个身形高大的典史,都握紧了拳头,想要上去仗义执言了。

    看到大街上两个品级官身,所有的百姓还有商人,都如见了老虎一样,纷纷走避,就让三人心中有了太多的感受。

    “请问大娘,贵县在这里的税收衙门怎么走?”县丞拦住一个衣衫褴褛,满脸惊慌的老大娘,细声细气的询问道。

    叫一个老乞婆一声大娘,这在原先,是无论如何也叫不出口的,但是,随着与闯贼交往日久,慢慢的这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不过这种习惯,三人都甘之如饴。为什么整天骂骂吵吵呢?与人心烦,与自己心烦,这样多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