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伐元(五三)转折之前

    第276章 伐元(五三)转折之前 (第2/3页)

说便是散热系统假说。

    回到上面提到的“穷追不舍猎捕法”,这种狩猎办法在高务实穿越那会儿,非洲桑人、澳洲土著、以及美洲保留地的某些印第安人部落仍然在采用。

    所以说,人类在耐力上的极限是相当高的。后世很多中国人可能都了解,红朝军队在早期没有机械化的时代,一贯以“铁脚板”著称,有多强呢?后来有人按照他们当年的表现做过计算。

    他们一般负重行军为20%,作战状态更高。人均体重按70公斤为例,战斗状态负重20公斤即接近30%。

    而对比马,以体格较小的蒙古马为例,体重约260-370公斤。负重30%则为86-111公斤。也就是说,换算下来马负担一个全副武装的人,和人负担全副武装,重量功率比是大致相同的,两者计算在一个水平线上。而且不管算不算负重,两者对比的条件都是公平的。

    那么看看行军强度。红朝野战军部队可连续行动8-10个小时,休息8小时之后再继续行动,不占用特别的吃饭时间(边走边吃),平地日行动距离为60公里,这个速度不需要任何特别修整。

    记住,这是负重30公斤的情况(即军中老话“兵不兵,六十斤”),而且是长期行军,不需要任何特别修整。

    再对比长距离马匹的行动能力:全球最长的赛马耐力赛,2009蒙古德比1000千米国际耐力赛。当次赛事创下了新的吉尼斯记录,26名国际选手和700匹马参与了此次比赛。

    根据新闻记录,赛事每20-40公里设一个兽医工作点,沿途一共设了23个兽医工作点。骑手们的合格标准是要在2周之内完成全部行程。

    可以发现,在如此密集的兽医工作点加持下,要求也不过是每天跑71.4公里。

    那么对比一下,红朝38军在朝鲜作战时,于清川江战役中创下过一个记录:当时该军113师受命穿插米军南撤的必经之路“三所里”,在短短14个小时内突破敌人数次封锁,还奔袭了74公里并且成功拿下三所里,创下人类步兵战史上的奇迹。

    什么叫最强步兵,这就是了。

    高务实在闪电湖之战爆发前,故意在闪电湖驻军数日,一来是引诱已经被发现的蒙军分兵前来,二来就是为戚继光南下击败图们、为归化城解围拖延时间。

    在定策之时,高务实就计算好了禁卫军的奔袭速度,并且相信戚继光亲自练出来的精锐确实能有这样的实力!

    从战报来看,戚继光果然保质保量的完成了任务。这位老帅带领禁卫军用双腿跑出了李如松麾下辽东铁骑的奔袭速度。当然,他也为此放弃了重火力——所有的火炮几乎都被他留在了后方。

    高务实现在还不是很清楚戚继光这一仗究竟是怎么打的,不过那已经不重要了,总之目前的战果十分显赫:图们败走,禁卫军斩获蒙军首级四千七百二十三颗,俘敌两千四百九十六名,掳获战马、挽马数千匹。

    而禁卫军本身的损失则相当有限,具体为战殁五百六十九人,重伤七十五人,轻伤未统计。两相对比,禁卫军堪称完胜。

    这个战绩让高务实也着实有些惭愧,尤其是自身损失这一方面。戚继光延续了他数十年军事生涯中一贯的超低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