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平倭(十七)高阁老赈灾

    第279章 平倭(十七)高阁老赈灾 (第2/3页)

奏, 望诸位莫要自误!”

    别的大臣说斩首,那或许只是恐吓,寻常难得成真,但高务实是什么身份、什么地位、什么经历,手底下怕不是数以十万计的人头成了他的功勋?

    而现在面对的又是事关他河南本省的救灾,真要是被他逮住,莫说杀一个两个,这位可不止是阁老,还是与国同休的南宁候,一怒之下杀得衙门口挂满官员脑袋那也不是不可能,众官岂敢怠慢,连称必尽全力。

    随后高务实便令布政司分各府州县正官,亲历乡村审查贫户,贫分三等,唱名分给。高务实自己也游遍历州乡村,慰问灾民考察民情。

    三等受灾贫民之中,稍贫者不予赈济;次贫者先由同乡富民贷种;极贫者由官府安置等待赈济,也借此可减少徇私舞弊。

    再审验灾民过后,高务实召开集会道:“赈济贵速,不可有任何懈怠。而粥赈因所惠区域有限,更应遍设粥厂,宁可移官而就民,勿使劳民以就官。富者食前方丈尤显不足,贫者一勺入口便能回生。州县正官需全力赈济,省部有司也需不辞劳苦,巡视不断。”

    河南巡抚张一元也对众人道:“此前本抚已与阁部商定,若设粥厂于城郭则游手之人多,不利救助。设于乡村,城中灾民也难以抵达。聚在一起容易感染疫病,分散则道里适中。故此次救灾,宜每城设厂十一,每乡设厂十九,较为妥当。”

    高务实见众人并无异议,遂立刻下令道:“各州县立刻记录,老幼妇孺各设一座,日给两食。灾民每处坐地二尺五寸,日进两食,米八合,食于辰未二时,每食两盂。

    煮粥务必至熟,不得掺水,也不得有污秽,更不得使用坏粮。食粥者不得携粥他往,供粥者不得擅自减浅,违者各自报来我处,一一严惩。”众官急忙记录。

    会议之后,高务实与布政使商议道:“每逢大灾,定有部分灾民因不愿接受粥赈,便给予散银。各州县主官当集里长立下保约,极贫、次贫给予明联储小额纸钞,极贫户发银一两,次贫户发银五钱,各正官需下乡亲发,先公示日期,以免灾民奔走守候。

    灾民领取纸钞后需官民共督,若有豪恶克扣掠夺,一律严惩不贷。同时需防冒领,每发纸钞需领取者画押。这些纸钞每月固定分派,加印立册,以备推官随时查验,你看如何?”

    布政使哪敢有异议,自是领命,然后稍微提了提纸钞的使用会不会遇到阻碍。

    高务实冷冷地道:“京华银行及明联储下所有其他银行、钱庄都足额接受纸钞,京华及北洋海贸同盟名下各产业也都接受纸钞,朝廷征税之时同样接受纸钞,那么纸钞为什么会遇到阻碍?若是有些人为因素在其中作梗……杀人即可,本阁部手底下不怕再多些人命。”

    布政使激灵灵打了个寒颤,再不敢多问半句,连声领命。

    很快,因为河南皇族王室众多,有关宗室国戚及贫寒学子的问题又被提上日程。高务实思索再三,与张一元相商:“各省总有一些落魄的宗室子弟以及皇亲国戚,虽然藩禁已开,这些人的身份仍然不可轻忽,我等仍需特别考量。

    以往他们一受大灾便与贫农无异,还有一类学子尚无功名,家境寒苦,此二类人同样不可忽视。尤其受灾宗室子弟,本阁部粗略算过,本省约有一万四千六百余位,这些人别无所长,虽然宗室子弟现在也可考取功名了,但因为以往读书不求甚解,如今考取者也少,还是需要额外赈济。”

    张一元对此并无异议,极力赞成:“支派日繁,钱粮难继,考取功名也算有用之身,空养宗室实在是国之负担,但此事确非一日之功,或许要十年二十年,现在还是需要格外呵护。”

    高务实说道:“其实最难的反而是那些贫寒学子,这些学子们饱读诗书,为守气节碍于颜面,宁死不领赈济,但却愿受皇恩恩赐,故必须大言皇恩浩荡,使他们感到得天独厚,天子眷顾,自会接受赈济得以活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