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朝归倭附(圩三)天津港外,舰队归来

    第281章 朝归倭附(圩三)天津港外,舰队归来 (第2/3页)

用力瞪眼,看着彭信古。他没有儿子,只有一女还不幸夭折了,所以一直把他兄长的儿子当做自己的儿子看……”

    高务实沉默了,忍不住叹了口气。

    这就是狗日的战争啊,一将功成万骨枯。打输了不必说,打赢了一样有伤亡,而伤亡在统计中不过是个数字,事实上他们却都是一条条鲜活的人命。他们的生死,即便不说人伦惨剧,至少也往往关乎一个家庭的未来,甚至一个家族的兴衰。

    可惜彭信古的问题高务实却没法松口,这件事不仅本身很恶劣,更关乎到大明朝之后的军队正规化建设。

    永兴之战董一元军中火药库爆炸这件事,从发生上看起来似乎颇为蹊跷,但其实有迹可循。问题的爆发点在彭信古,但根源却发生在平播之战以后。

    当时平播之战胜利结束,董一元部奉命北调。原先朝廷是打算让他回镇甘陕,不过他走了一段时间之后风闻南宁候有意亲征朝鲜,立刻认为朝鲜一定会是个立大功的地方——毕竟高务实亲自出马的战争,对于手底下的将领而言从来都是刷战绩。

    董家本来就是世家将门,他和兄弟董一奎也都算是当世名将之一,虽然比起戚继光、李成梁这种老一辈自然颇有不如,但比起晚辈之中的麻贵、李如松而言则还能胜在资历更老。

    然而,董家兄弟虽说这些年来都立了不少战功,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也吃了不少挂落。至于官职,那自然是时起时落,加衔就更不用说了,运气好的时候加衔宫保,运气差的时候一撸到底。

    总而言之,平播之战以后他好歹把宫保捞了回来,但恩荫却还差了点,不够儿子们分的。于是董一元心动了,他想跟着高务实去朝鲜,随便刷点战绩把儿子们的前途安排妥当,自己今后的人生也就可以悠游林下、含饴弄孙。

    但是他所部之兵在平播之战中损失不小,一部分是战死,一部分是伤残,这都是硬生生的损失,一时半会儿很难补齐——补齐的意思并非仅指兵员,还指训练之类的事。

    他当时能凑出来的家丁约莫三千左右,说少倒也不少,在甘陕将门里头算是实力雄厚了。以三千家丁为核心,带个两三万大军出征也是寻常事。然而问题就在于他要从哪凑“两三万兵”去。

    由于图们汗西遁之后西北压力增大,董一元知道自己最好不要建议朝廷从西北调动太多军队,除了自己三千家丁之外,调动的西北边军最多不要超过一万。

    这样的话,即便自己只带两万非家丁军队出征朝鲜,也还有一万人的缺口需要补齐。董一元左思右想,联络了自己几名因故在此前几年中被撸掉职务的旧部,商议出了一个好办法。

    这个办法非常具有大明特色:由董一元出面请战,表示自己过去的几位旧部都愿意出人出力为皇上效死,只要兵部肯给“编制”就行,而人员问题则由诸将自己想办法。

    一般而言,朝廷收到这种请战书之后通常都会批准。原因有二:其一是这批人主动请战本身值得嘉许。他们此前被撸掉职务有很多都不过是文官掌控武将的手段,也就是你本来没有很大的过错,但我偏要随便挑个错来压一压你,让你知道谁才是爷。

    大明的武将大多数都有这种经历,甚至一辈子都在这种“破格启用-立功受赏-犯错被贬-戴罪立功”的循环中打转,董一元的旧部们当然也逃不掉。而与此同时,在朝廷看来现在这种时候倒也正巧是让他们戴罪立功的时机。

    其二则是朝廷认为他们的家丁堪用。世家将门并非只有东李西麻这种高级将领扎堆的大将门,也有很多小将门。无论大将门还是小将门,基本上都有数量不等的家丁队伍,这些队伍也正是他们成就将门的力量之源。

    《我的冰山美女老婆》

    既然如此,朝廷当然认为董一元既然敢牵头代他们请战,那这批人麾下肯定都有不少家丁,搞不好他们这几年一直都在努力训练,就等着一个好机会戴罪立功呢!

    这叫什么?遣将不如激将啊,用这样立功心切的将兵,他们上了战场还怕不能拼死作战?所以这批人的实力是有保障的。

    兵部算了算各地的兵力,发现随着防区的扩大,抽调兵力的确是越来越棘手了,既然董一元和他的旧将们主动请战,那就让他们去好了。

    于是,董一元顺利拿到了出征的机会,但果不其然的是,朝廷只准他带走陕甘一万边军,而除开他自己的三千家丁之外,他还必须敦促自己的旧将们凑齐一万两千人随征,使总兵力达到两万五千,这样也才符合一位总兵该有的力量。

    拉旧将一起戴罪立功是常有之事,董一元把任务分派下去之后也就没太在意,谁知道这偏偏就是隐患发生的地方。

    董一元的旧将中就有彭信古,原是一名游击,此前因故被撸职务已经长达七年之久。在这七年里,彭信古颇为倒霉,诸事不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